秦德胜物理教学研究工作室
科研兴校 更多>>
学生园地 更多>>

在工作室历练,在课改中成长

日期:2012-08-04 10:45 点击数:27699 

许娇

眼下,全国上下都进行着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求开展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体验”、“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使他们不仅获得科学知识,同时还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

为促进学校物理教学课程的改革,2011年9月,巴蜀中学《秦德胜物理教学研究工作室》成立了。工作室一直落实“333”课改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并本着“引领团队、共同进步”的精神,不断地培养新人,在保持新教师原有教学风格的同时,逐渐帮助新教师形成各自的教学特色。

我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从教时间仅有两年,便非常幸运的加入了工作室中。工作室的老前辈们放手培养我,孜孜不倦的教导我,一年下来,我在工作室历练,在课改中成长。

一、教学研究方面。

在加入工作室之前,总是觉得自己工作经验尚浅,哪里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哪里谈得上什么理论,所以一提到要写论文,就头昏脑胀,无从下手。

加入了工作室后,工作室的负责人秦德胜老师指导说:“教学研究不是遥不可及,不是要高谈阔论,只要认真留意课堂,不断反思,就算是课堂引入、试卷的分析,考试的复习,都是一门大学问。” 

我认真体会秦老师的话,深受启发。在随后的听课的过程中,我特别留意不同的老师在同一个知识点的处理,他们的风格可能迥异,但在这迥异的教学处理背后,往往可以擦出智慧的火花。

于是,我和喻奇林老师负责了“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微格探究”,主要是从课堂教学案例的入手,就课堂中的“同课异构”问题进行研究,并完成论文《给物理探究式学习插上“体验”的翅膀》参加重庆市论文评比获得三等奖。

二、教具改进方面。

巴蜀中学初中教学采用沪科版教材,教材对实验设计,学生参与,实验器材要求较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实验,仅仅依靠教材上的实验装置很难完成,或者实验现象很不理想。

在工作室老师的帮助下,我开始慢慢的尝试自己去改进或是设计教具,而使实验顺利完成。例如:初二物理下册第九章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中,需要学生自主探究: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然而,在大量实验中,我发现教材中的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些不妥的地方。我大胆的进行改进,获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并将成果完成论文《“合理利用机械能”实验改进》成功发表在《物理教学探讨》杂志上。

三、在课堂展示方面。

教学是教师的第一要务,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工作室一直强调提高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实行青年教师公开课,资深教师展示课的方式,鼓励成员利用一切手段开设试验课、观摩课。

加入工作室以来,我尽力做到上课前先听课,有空就请指导老师评课,聆听名师上课等,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课堂教学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加入工作室的一年来,我展示的青年教师公开课十余节,并获得了“巴蜀中学青年教师赛课二等奖”;远赴兄弟院校奉节巴蜀学校上交流课《做功了吗》,获得一致好评。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参加重庆市的赛课了,在工作室老师的帮助下,经历了一个月的艰苦准备,我获得了“重庆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四、在“333”物理特色课堂研究方面。

物理“333”特色课堂是指:“三自主”、“三不讲”、“三必讲”

“三自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自主学习、自主归纳、自主命题考试与评价

“三不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懂的不讲、讲不懂的不讲、讲懂了很少用的不讲

“三必讲”:突破物理教学瓶颈

基础核心必讲、思路方法必讲、问题疑难必讲。

在工作室中,我主要负责“自主归纳”这一板块的研究。但由于每周只有4节物理课,教学任务很是紧张,在每章内容结束后,也想带领学生梳理一章的知识,但迫于课程压力,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加入工作室,我认识到“自主归纳”,让学生作为归纳的主体,提高学习效率。

当我看到学生第一次的自主归纳内容时,颇感欣慰。有的条分缕析、娓娓道来;有的图文并茂、具体形象;有的大量列举、煞费苦心……   

一个周末,有的同学竟然归纳整理了3页纸,累累几千字,工工整整,层次分明。

看着看着,我在思考:什么是创造性的学习?这就是!纯粹的解题是机械的,而学生自主归纳整理后的编题是创新的,正因为它是创新的,学生不是在重复别人,而是在书写自己, 当自主归纳已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时,当老师在学生的视野中渐渐消退时,而这些不就是教育教学的追求吗?

一年里,我有过困惑,有过压力,有过泪水,赢来过成功。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继续在工作室历练,在课改中成长,并迎接新的挑战。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