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兴校 更多>>
学生园地 更多>>

国旗下讲话(二十八)

日期:2016-12-19 19:23 点击数:21894 

如何看待“洋节日”

高2019届政治组   石慧颖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要与大家交流的话题是“如何看待‘洋节日’”?

熟悉政治答题套路的同学应该知道“如何看待”属于“怎么办”的问题,那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是什么”和“为什么”才能有针对性的措施。

那么,什么是节日呢?通俗来讲,节日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有的节日源于传统习俗,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有的节日源于宗教,比如基督教国家的圣诞节。有的节日源于对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纪念,比如中国的端午节、国庆节、青年节等等。另有国际组织提倡的运动指定的日子,如劳动节、妇女节、母亲节。简而言之,节日根源于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节日就各不相同。所谓的“洋节日”就是对西方文化的集中体现,而中国传统节日则是中华民族身份的标志。传统节日是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形成的。

然而,自从20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瓦解。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各国文化不断涌向中国,西方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等一些“洋节日”流入中国,并获得了许多人的青睐与追捧。

毋庸置疑,圣诞节、情人节等流入中国并成为一种流行,其本质是中国文化包容性产生的结果,但圣诞节是耶稣的诞辰纪念日,在西方人眼中耶稣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而对于不信奉基督教甚至根本不了解基督教的中国人来说,过圣诞节的形式要大于内容,也仅限于追求所谓的“时尚”而已。重庆人似乎把这种时尚发挥到了极致,毫不理会圣诞节的文化背景,直接把圣诞节过成了狂欢节。每年十几万人在平安夜齐聚解放碑,气球、充气大棒和彩色喷雪是狂欢者的标配,互相疯打、乱喷乱扔是狂欢的方式。当然,对于这些“洋节日”在中国的盛行,商家炒作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以此为契机开展各种形式的打折促销活动,推动“洋节日”消费的同时,无形中也加深了人们头脑中洋文化的印象。

实际上,我们正确对待西方节日文化带来的冲击必须采取理性态度,不能盲目崇洋媚外,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就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明确指出:“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实际上,受历史宗教文化的影响,西方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洋节日”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一方面宗教大都是劝人向善的,另一方面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没有对这些节日做出硬性规定,而对于情人节、愚人节等带有一定西方生活情趣的节日则完全随兴所至,对于母亲节、父亲节等既带有西方浓郁的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我们则予以提倡推广,以期不断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当然,我们对待“洋节”应当更加理性和从容,在有理有节地过西方“洋节日”收到祝福、礼物而感到快乐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中秋时游子的思念;“遥想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重九时登高遥望的凄楚;“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七夕时有情人对久别重逢的憧憬。

让我们记住我们应该记住的节日,重视我们应重视的文化。你可以在圣诞节怀念耶稣,但作为炎黄子孙,当然也应该在“春风送暖入屠苏”时,喜气盈腮地“却把新桃换旧符”!   

谢谢大家!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