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兴校 更多>>
学生园地 更多>>

巴蜀校友 || 杰出校友杨华勇院士——以栉风沐雨的坚毅身影,踏万里星辰而归

日期:2020-10-27 16:52 点击数:6680 

01.jpg


02.jpg

杨华勇,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主任,国家电液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生物设计与制造(英文)》期刊、《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工程设计学报》主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排1)、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1)、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英国工程师协会授予的约瑟夫?布拉马奖章等。
收获满屏荣誉的杨华勇院士,一刻也不曾忘记曾经接受灌溉生长的地方。
2020年10月25日,他与三位中学好友一起,回到了母校——巴蜀中学。

03.jpg

△从左至右,巴蜀校友、高级工程师刘新华,巴蜀中学党委书记舒义海,巴蜀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巴蜀中学校长王国华,巴蜀校友、原西南大学副校长丁忠民,巴蜀校友、巴蜀小学副校长李杰

这次相约,于他们而言,是意料之外的事,各在一方且又重任在肩,再回到42年前生活学习过的地方相聚,是为难得,更为有心。
举起手机,记录下的,都是属于他们的年少记忆。

04.jpg

△杨华勇院士一行参观校园,寻觅曾经足迹

05.jpg

△杨华勇院士拍下曾经的校园图景

不管遇见多少的人,走过多少的路,收获多少的功与名,这里始终是给予依偎的地方。回到巴蜀,便是回到家。

06.jpg

校史陈列馆里珍藏着许多巴蜀人的回忆与青春,白驹过隙,他们或已年迈,或远离家乡,或在某个领域为着未来努力拼搏……无论生活如何更迭,这里会一直载满温暖,为巴蜀人保留属于他们的岁月流年。
杨华勇院士与其他巴蜀校友们驻足在合影屏前,一一辨认老照片中的老师们,对各科老师的教学特色依旧记忆犹新。他们也相互寻找照片中的彼此,那时青涩懵懂的模样,让人怀念。

07.jpg

△杨华勇院士一行人查看高1978届毕业照

08.jpg

▲初1976届8班毕业合影(杨华勇:第五排右二)

09.jpg

▲高1978届12班毕业合影(杨华勇:第四排左二)


当老师亲自为校友们戴上属于巴蜀学子的紫色校徽时,那一刻,他们已重回青春。

10.png

△老师们为校友们佩戴校徽

青春回忆录不停在脑海里交换播放,推动着杨院士的步伐,他径直找到了自己的教室,座位是后排的中间。此刻,他回归到了学生的模样,每一瞬间都恍如昨日,他深爱着这所学校的一点一滴。

11.jpg

△杨华勇院士到访学弟学妹的课堂

12.jpg

△从左至右:巴蜀校友、原西南大学副校长丁忠民,巴蜀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高1978届12班班主任刘丽俐,高1978届12班语文老师高锡铭,巴蜀校友、高级工程师刘新华

藏在这个空间的记忆叫青春年少,彼时芳华已淬炼成如今沉淀的时光。

13.jpg

阔别已久,隔着漫漫山河岁月,千言万语,尽在这怀拥抱里了。

14.jpg

△杨华勇院士与班主任刘丽俐

15.jpg

△杨华勇院士与语文老师高锡铭

作为巴蜀中学初1976届8班学子,杨华勇院士一直记得自己的初中班主任张其秀老师在生活学习上给予了他诸多关心和呵护;也记得张南生老师在他的手受伤之时, 带他前往医院医治……初中毕业后,他考入巴蜀中学高中部,成为高1978届学子。班主任刘丽俐老师在学业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细心关照,特别是在高考志愿填报上给他指明了方向。多年后的一天,他恰巧得知刘老师会与他出现在同一个机场,已成为院士的杨华勇便在机场等了一个多小时,师恩难忘,怀念于心。

16.jpg

△杨华勇院士与刘丽俐老师和高锡铭老师合影

遗憾的是,他的化学老师孙嘉瑶与物理老师袁克众已经去世,但两位老师的教导他一直铭记。

17.jpg

△60周年校庆时,袁克众老师教学仪器展示

上个世纪末期,巴蜀中学教师袁克众是国内知名的物理教学专家,他在物理实验(教具创制)教学有很高造诣,先后40余次受省内外高校、学术年会、重点中学等邀请前去讲学,著述有《中学物理课外活动(共五册)》《初中物理知识表解》 等百万字。
当年,袁克众老师带着包括杨华勇院士在内的几十个学生,在一座水库边,开展科学测量和研究。整整三个月,师生吃住都在水库边,自然条件很恶劣,袁老师坚持手把手教他们各种测量方法以及微积分等高深知识。
这种不畏艰辛、严谨治学的精神成为影响杨华勇院士一生的力量。

18.jpg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