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兴校 更多>>
学生园地 更多>>

2021年重庆市高中历史课程创新基地联盟会议顺利召开

日期:2021-12-13 17:00 点击数:4275 

2021年10月27日—28日,由重庆市教科院主办、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承办的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历史学科教学研讨会暨2021年重庆市高中历史课程创新基地联盟会议在巴蜀中学图书馆召开。重庆市历史教研员黄开红、余朝元,9个市级历史课程创新基地主持人及成员,部分区县历史教研员和历史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10月27日会议分为两部分,一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李凯作《史料教学与历史阅读》的专题讲座,二是9个市级高中历史课程创新基地就特色建设与实施路径作经验交流。          

首先,北京师范大学李凯副教授以《史料研读和历史阅读》为题展开讲座。李教授很接地气地分析了当前课堂史料研读存在的问题。比如课堂上多用材料而史料较少,且利用率不高;学生热情不高,参与度不大;材料脱离历史走过场。针对以上问题,李教授从五个方面给出了解决方案:一、材料应以史料为主,有力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具有充分的可信度。二、材料是过程性的“史”,能够反映特定场景中历史的变迁,而不是静态的“论”。三、材料须具有一定吸引力,呈现方式应该多样化。四、材料应运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解读。五、材料不应当贴标签,可有可无,应结合背景深入剖析。

李教授还结合一线历史教师阅读的实际发现了一些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师生不重视读书,拿备考代替历史学习;阅读范围窄,文学名著代替史学名著;阅读方向盲目,不能按图索骥取我所需;阅读方法不对,不能形成逻辑理论理解消化。针对以上问题,李教授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一、历史备考和阅读不矛盾。二、史学名著片段可下移到中学。三、阅读每一领域的代表性著作。四、问题引领阅读,鼓励专研思考。

随后,江津中学、涪陵五中、巴蜀中学等9个历史课程创新基地的主持人和核心成员就各自基地的特色建设与实施路径作了经验分享与交流。

10月28日进行的是高中历史统编教材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巴蜀中学张媛媛和张娟两位老师分别执教选择性必修一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张媛媛老师将“顺时通变”作为全课的主题,以“晚清(初变)——民国(再变)——新中国(质变)”为线统摄全课。引导学生探究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为何变?如何变?变成效?通过带领学生深度阅读史料,润物细无声似的落地历史学科素养。

张娟老师将授课范围定位于西汉建立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政治措施。整节课注重历史发展的系统性和学生知识素养的落地,尤其重视对学生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的培育。整个课程将“大一统”作为课魂,采用史料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在问题中深入思考。

课后,工作室全体学员在余朝元老师的主持下展开了课例教学研讨。

两位授课老师简要阐述了各自教学设计的立意和思路。余朝元、黄开红老师分别对张媛媛、张娟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彩点评。

余朝元老师讲到,张媛媛老师的课符合大概念教学理念,教学立意上,本节课从选官制度与国家治理的关系进行立意,最后升华到“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为政之道,首在择人”。逻辑上,三个子目用了三个解读:晚清时期突出“破”与“立”;民国时期突出“理想”与“现实”;新中国时期突出特色发展。教学目标上,五位一体展现了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教学策略上,策略得当,方法多样,围绕重难点问题,研习史料,创设情景。

黄开红老师对张娟老师的课谈了自身体会,进行了深度点评。第一,从纵横两个视野进行教学立意。纵向上,通过史料讲述汉武帝的统治,体现了中华民族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凝聚。横向上,注意了与同时期罗马帝国的比较,体现出中华文明绵延不绝,汉武帝统治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第二,从政治、思想、民族、经济、军事等角度进行秦汉巩固大一统措施的相互比较,从而形成整体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层层思考。第三,对于重难点——汉武帝的统治的突破,运用“时人对时局”的思考作为切入点,从“正君心”、“正朝廷”、“正百官”、“正万民”、“正四方”五个角度,把时人的主张与历史教学内容结合,引导学生分组探究,最后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相关结论。

聚焦高中历史统编教材,通过两位老师精彩的课例展示以及两位专家的深入点评,老师们不仅领略了她们的教学风采,更在专家点评、教学研讨中进一步更新了历史教育理念,感受到历史教学智慧,开阔了教学设计思路。探寻历史课堂的智慧,我们一直在路上。

wep001.png

wep002.png

wep003.png

wep004.png

wep005.png

wep006.png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