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兴校 更多>>
学生园地 更多>>

团歌作曲者雷雨声校友回访巴蜀

日期:2017-05-12 21:57 点击数:51645 

(巴蜀网  李林)近日,我国著名作曲家、团歌作曲者、85岁高龄的雷雨声校友回访母校。雷雨声于1948年—1949年在巴蜀中学度过了一段难忘的高中时光。正是解放前那段惊心动魄的中学生涯,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以及一生事业的追寻都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在接待室,巴蜀中学校长王国华、校党委书记舒义海、校长助理汪红霞和雷雨声校友亲切交谈。王校长代表巴蜀中学向雷雨声佩戴上校徽。雷雨声老先生抚摸着校徽动情地说:“是巴蜀,给予我们一生成长都取之不尽的营养。”

随后,雷雨声校友向王校长、舒书记赠送了他创作的团歌的曲谱以及团歌三个版本的伴奏碟,并详细地向与会嘉宾介绍他创作团歌的背景以及所获得的青春时代的灵感。

王校长带着雷雨声校友在校园参观。虽然巴蜀中学校园建筑几经变化,但记忆清晰、思维敏捷的雷雨声校友却仍能如数家珍地指出他在近70年前就读时的校貌。

中午时分,雷雨声校友来到巴蜀食堂就餐。正在食堂用餐的师生们得知雷老回校,纷纷起立鼓掌致以敬意。一首广泛流传的《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让雷雨声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一份浓浓的巴蜀情将全体巴蜀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用餐后,饱含深情的雷老在陈列室挥毫写下:“母校,我爱您。学生雷雨声”。



雷雨声校友简介

1932年,雷雨声出生于重庆长江边上的一个船长之家。 乱世中,他在川江边和四川长寿县的农村祖父家辗转穿梭。悠扬、婉转的川江号子,情韵别致的山歌、高跷、采莲船、莲花落等民间艺术,深深吸引了他。他爱听、爱看,也爱模仿。无形中,雷雨声吮吸了民间音乐甘甜的乳汁,为他以后的作曲生涯打下了极其重要的基础。

 1948—1949年,雷雨声就读于重庆巴蜀中学。这个时期,他接触了“五四”以后的一些进步歌曲。1948年,16岁的雷雨声参加了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高唱着革命歌曲,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在火热的斗争中,他创作了自己的处女作:黄梅天,雨绵绵,一滴滴到娘心田,低声怨天不长眼,为啥要把田里淹……这首控诉黑暗社会民不聊生状况的小曲,竟被人们在当时唱开了去。

1949年,因为父亲调动工作,他们举家迁往香港。1951年,他考进了设在沈阳的鲁迅文艺学院,在那里学习音乐,生活了五年。这所学校就是后来的“沈阳音乐学院”。

雷雨声的名字,注定与新中国的许多优秀音乐作品紧密相连:

还在读研究生的时候,他谱写的童声合唱曲《我们在春天的早晨》、《海滨营火》等,就获得了1956年辽宁省音乐作品的“创作奖”。

他研究生毕业时的作品高胡、古筝三重奏《春天来了》,在1957年莫斯科的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上,他亲自参与了演奏,获得了金质奖章,震撼了各国青年。

他参与创作或独创的歌剧《琼花》、《地下怒火》、《情人》、《强者之歌》等,受到音乐院校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为电影《李冰》谱写的音乐,被专家誉为“在电影音乐民族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影片《客从何来》中的《迎宾曲》在1981年获得辽宁省人民政府创作奖,经歌唱家李谷一的演唱,很快风行全国,历久不衰。

由他作曲的《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15届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定为“团歌”。

他用满腔热忱,为人民群众创作了一篇篇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他对当代音乐的卓越贡献,将成为新中国音乐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