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专题
科研兴校 更多>>
学生园地 更多>>

高八班生活琐忆

日期:2015-03-16 17:04 点击数:20334 

(1949——1952)曾树龄  李畅培

一、迎解放

高八班(甲乙两班)是由初十五甲、乙、丙和初十六班部分学生组成的。这个琐忆由初一开始。

1949年11月,解放军兵临城下,残余的国民党特务企图炸毁山城,在离学校很近的大溪沟发电厂埋藏炸药,直接威胁到学生的安全。因男女生宿舍均系高楼,有危险,学校命全体住校学生从宿舍搬到教室暂住,便于管理和及时疏散。教室内用桌椅隔成两半,男女生各住一边,此时我们方第一次和男生说话,并从留级生中得知老师许多逸事,年轻学子竟忘记危局,其乐融融。重庆解放的第二天,我校学生便上街欢迎解放军入城,高举红旗,喊口号,热情洋溢。

二、积极参加抗美援朝和各种政治活动

1、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我们上街宣传,卖公债,卖歌单(代强制性,在川剧院门口卖,买了歌单才准去看戏,2分一张的歌单卖1角),自愿捐献,如捐零用钱、钢笔、塑料雨衣、毛衣、、、、、、等,后来只收了现金,实物退还了。

2、参干、参军。参军参干必须十七岁以上,十五乙参军的有李国麟;参干的有罗来妮、王淑蓉、黄梦蕴,他们后来都是卫生兵。在参军参干活动中学校还组织了几次篝火晚会,把参军的同学抬起来游行,搞得热火朝天。

3、与志愿军英雄联欢。我们曾去范庄与志愿军英雄联欢,听报告,还参加全市性的欢迎仪式,到解放碑集会,给他们献花。场面十分壮观。

4、学英雄,各班纷纷以英雄的名字命名,如初十五乙叫“赵一曼战斗班”、高八甲叫“卓娅战斗班”、高八乙叫“马特洛索夫战斗班”。

5、1950年——1951年我们参加了镇反运动,主要是参加大会。

“三反五反运动”中,学校成立打虎队,我们初十五班同学参加打“老虎”“拉拉队”;参加资料组,整理学校“三反五反”的材料。

三、建队

1950年我校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大队部组织我们慰问军烈属,捐献图书,办少年儿童图书馆。1952年,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开幕,由我校少先队大队部高中直属小队负责开门仪式,并与曹荻秋市长合影;国庆节该小队抬着自制的滑翔机参加游行,获好评。初中二年级时,由罗光斌老师导演,演出了苏联大型话剧《红领巾》,共演了三场,受到老师同学热烈欢迎。我校从来就有排演话剧的优良传统,如解放前夕和解放初期曾演过曹禺的《雷雨》、《北京人》,名扬山城。

四、学校重视改进教学设备

刘西林校长接受教师建议,建立了当时重庆中学少有的阶梯教室、化学实验室和物理实验室,有力地促进了学科教学。

五、课内学习生动活泼

在新中国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大环境中,班集体团结友爱、积极向上,有理想、有抱负,为祖国而学习(当时大家爱唱一首苏联歌曲《我们举杯》——在节日里,好朋友重新相聚,为友谊,为事业,为祖国的强大而举杯!在这首歌里,我们倾注了自己对生活的全部热情和幻想。)成绩优秀的不骄傲,帮助成绩差的,力争全班齐头并进。以高八乙为例,高一时,班上的成绩并不整齐,由于老师教导有方,同学们互相帮助,到高二时整体成绩大大提高,大家都以此为荣。无论是参加学校的各种比赛,还是历次考试,最重视的是“我们班”的成绩在全校的排名。热爱集体,这是八班,特别是高八乙最显著的特点。

我们有幸遇到一批敬业爱生、高水平的优秀老师,他们学识渊博、循循善诱,使我们受益匪浅。善于启发式教学的老师更能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周健龙老师在讲解数学题时,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同一个让大家回答,同学们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老师对多种解法,分析对比,评其优劣,使大家理解更深刻。同学们在学习上爱争论,勇于发表不同观点。

周健龙老师对因病缺课的学生主动关心,耐心辅导,帮助学生找出知识缺陷的症结,使学生豁然开朗,从此迎头赶上。王仲文、张宗铭等老师以其优质的教学深受学生敬重和爱戴。

六、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当时课外作业不多,由于老师教得好,只要课堂上专心听讲,成绩就好。所以有充足的时间参加学校或市里组织的各种活动,自由阅读,发展个人兴趣。现在回顾,这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自由选择,对我们个性的形成,后来的生活和事业,其影响实在是非同小可。我们深切感受到,课外活动,课外的自由发展,其实是课内学习的必要的延伸,对于健全的完善的学习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1、大型团体操表演:由鄂伯尔老师编导的大型团体操,白衣蓝裤草鞋,摆的是工厂的图形。参加重庆大中学生运动会。

2、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如话剧组、化学分析组、航空模型组、跳伞组、巴蜀合唱团、、、、、、。高八乙的男生合唱《川江号子》和巴蜀合唱团的《黄河大合唱》在重庆广播电视台演唱,获好评。王仲文老师指挥高八班的多声部大合唱《青年之歌》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由张宗铭老师作词、王仲文老师作曲高八乙的班歌《前进,马特洛索夫战斗班》和女生小合唱《我们是树苗》,至今仍然是我们爱唱的歌曲。

3、巴蜀中学男子篮球队中有不少高八班学生,有的还是主力队员,如吴建年、冉启泽、李素铭、徐明智等。校篮球队参加全市大中学生篮球比赛,竟然打败了重庆大学校队,荣获冠军。1955年,学校开运动会由团总支搞快报,一天出了25期。

4、高八乙曾请影片公司的苏联专家来校作报告,并联欢。

5、在团总支宣教委员钟光熙的领导下,学校成立了广播站,每天上课前十分钟播送新闻时事,编辑是向贤庄、李畅培、曾树龄,播音是吴京姞和另一位北方来的同学,机务是汤宗暹、杨昭懋。

6、毕业前,学校为开阔同学视野,组织我们去参观新建的、尚未完工的人民大礼堂、507电厂、造纸厂和登陆艇。

七、参加义务劳动

1951——1952年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参加修建大田湾体育场的劳动,这是一次全重庆人民共同参与的建设新重庆的活动。

八、同学关系团结友爱

同学中有干部子女,也有家庭出身不大好、甚至很不好的,但是同学间没有特殊化,没有歧视,大家一律平等,团结友爱。班干部团干部的出任是凭同学自身的资质,例如甲班的钟光熙,其亲属多有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但由于他人品好学习好,一直任团支部、团总支的主要干部。

九、高八班成为我们终身的集体

从1995年起,我们已经举行了五次全国性的大聚会,各地的小聚会无数,同学间保持着通信、电话、电子邮件联系。1994年创刊的《学友情》,至2007年3月已经出了59期。吴京姞同学在一次聚会时说:毕业以后,我没有见到过一个集体像我们八班这样亲密友爱,一想起它就心里温暖。王仲文老师(后在重师任教)则说:“我这一辈子,最高兴的日子就是巴蜀的几年。”他在我们的《学友情》上把在巴蜀工作的几年称为“我最辉煌、最愉快、最有创造力的一段时日。”

在古稀之年回顾一生,我们高兴自己拥有巴蜀高八班这样终生感到温暖的集体。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