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校友
科研兴校 更多>>
学生园地 更多>>

昔日巴蜀

日期:2010-12-04 17:55 点击数:37513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四川军阀混战经年,暴力冲突持续不断,文化经济落后于全国,天府之国竟有"魔窟"之称。卢作孚等地方精英,有识有为,于艰难中奋起,呼吁和平,提倡建设,更视教育为救国救川不二之法门。

江南教育,中国最先,尊师重教之传统,汇同东渐之西风,已结佳果。黄任之先生,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有成,推行新教育知名,受重庆之托,郑重推荐优秀教育家。周勖成校长朔江而上,担当重任入川办学。卢作孚先生,王缵绪(治易)先生在长江边恭迎。

自此,通远门外,观音岩下,嘉陵江边,张家花园,绿树之间,芳草之前,便有了我们的秀雅的巴蜀校园。

我们巴蜀一开始就是一所新学校。

当年,不论外部条件怎样的污秽与混乱,巴蜀首任校长一定要"创造一个新的学校环境,实验一些新的学校教育"。不论是军政要员的少爷小姐还是平民寒家的子弟,只要是巴蜀的学生,都要有"科学的头脑,劳工的身手,前进的思想,合作的精神,平民的生活,纪律的行动,艺术的兴趣,爱国的观念";对教师的要求是建立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的"导师信条":"专业的精神,德业的修养,丰富的常识,教学的技能,纯正的思想,慈爱的心地,强健的身体,耐劳的习惯。"

"公、正、诚、朴"是周校长为我们巴蜀制定的校训,是大公无私,正大光明,诚实做人,生活简朴的意思。周校长本人便是教师和学生心目中"公、正、诚、朴"的榜样。

巴蜀不负众望,很快成为四川教育界的一颗明珠。不过三年,黄任之先生入川考察,下轮船到重庆第一处要看的,便是我们巴蜀。黄先生看后大喜,他赞道,"巴蜀小学,是重庆著名的优良小学","处处见不苟精神",待抗战军兴,国府主席林森入川,为我们巴蜀题写了"成绩裴然"的匾额。

抗战时,日本飞机反复炸我巴蜀校园,绿茵操场上弹坑连连;胜利后,师生反内战争民主,篝火晚会有特务的阴影瞳瞳,周校长坚持"公、正、诚、朴"的校训,保护学生,教务主任仿先贤办法,天天在小黑板上写"日知录"警策同学。二十世纪后半叶,巴蜀园随新的共和国前进,有一路阳光,德智体美,人才济济,教学领先;也有骤雨暴风,阶级斗争,黑白莫辨,人仰马翻。时势艰难岁月,巴蜀师生合舟共济,争斗困惑之时,也有校友相濡以沫。

回首来路,巴蜀最初的梦想,似已堕入历史的烟尘之中。七十年来,已有几代巴蜀人从此间走出。不要说各代之间有代沟,不同届的学子都有很大的不同。年龄不同,观念不同,气质性格不同,情趣好恶不同,现如今,各人记忆中校园的格局都大不相同了。可是每逢校庆,我们却总是相聚而不能相忘。

新的世纪里,再迎校庆,师生再举杯,同窗再携手。看一届届一代代校友相聚,恰如端详老照片往事历历;数一个个一辈辈巴蜀英才,正是翻阅近代中华教育史。拂开历史的烟尘,我们发现,星移斗转,上个世纪老周校长写下的宣言不曾过时,春秋更迭,巴蜀新教育的理念越是昭显。百感交集。原来,周勖成先生成长于中国的现代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之间,属于中国第一代现代知识分子,对于人的全面进步,已有明确的认识与教育的实践。

"科学的头脑,劳工的身手,前进的思想,合作的精神,平民的生活,纪律的行动,艺术的兴趣,爱国的观念"。

"公、正、诚、朴"。

这就是素质教育,这就是全面发展,这就是几代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先进文化。这样明确的理念,这样鲜明的旗帜,七十年前,在重庆,由我们巴蜀倡导,由我们巴蜀举起。今天,我们巴蜀人,无论你是青春学子还是银须老人,都可以用这样的理念来回忆你的巴蜀生活,用这样的理念来要求自己,要求你的学生,要求你的子女,甚至你的孙儿孙女。

校庆相聚,我们有许许多多的理由,但是最不能改变的理由便是我们巴蜀曲曲折折地薪尽火传了半个多世纪的平民化的现代教育理念。

这是巴蜀的灵魂。

当今中国,社会转型,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巴蜀之魂,公正诚朴,先进文化,不弃不灭。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