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2年思想品德中考试题分析与后期复习对策
重庆巴蜀中学 涂家文
浏览2011年重庆市思想品德中考整套试卷,字里行间弥漫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处处让我们感受到社会前进中的脉搏,感触颇多,最主要的体会有:
1、体现时代特色,体现课程特点,关注重庆的改革发展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中国未来五年执行改善民生十大行动计划,勾画“幸福中国”的具体图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吴邦国委员长说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大背景下,2011年中考试卷的材料搜集和选用,至始至终以体现近年来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为基本视角,字里行间弥漫着鲜明的时代气息,紧跟时代,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和体现国家意志,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点。例如:第1题重庆两江新区成立、第9题100天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第10题“重庆好人”报告会、第12题微型企业的发展等等。构置了本试卷鲜明的时代特色,特别突出了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和谐社会建设、幸福重庆等社会发展与时代潮流。
2、考查面全,引领生活,注重导行
2011年中考试题内容既突出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又注意覆盖面,还避免了与上年的重点考查内容的重复与雷同。除极少数考点没有涉及到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整份试卷布点面广,突出重点,布局合理。
试卷在题目的材料选择和编制中,十分注重生活情景的创设,在问题设计和考查价值取向上,强调对学生行为的正确引导,努力克服偏重于考查知识的再现及其运用的命题思路,把“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的课程理念作为了今年试卷的重要价值追求。例如:第14题设置网站论坛形式,11题通过童谣和漫画的形式,16题创编《幸福中国》小报形式等,在学生积极向上的校园生活情景再现中,要求学生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使学生在符合自身生活场景的体验中,领悟道德认知和作出道德行为选择。通过大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的构建,把学生遇到的问题跃然纸上,让学生倍感亲切、自然,有话可说,使答题的过程也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成为学生领悟和提升生活的过程。
3、突出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在控制难度基础上适当体现区分度
2011年中考试卷在过去贯彻和体现探究性的基础上,加强了开放性和探究性。体现了新课程条件下倡导的一种全新学习方式。例如:除16题“活动与探究题”试题外,简答题的13题,分析说明题的第14题、第15题,均设计了开放性很强的探究性问题。同时,答案设计体现了课程要求,更加多元化,具有较广的延伸度,在评分要求中做到采点与采意相结合,这为考生发挥自身潜能和阅卷工作中客观评价提供了更开阔的视野和空间。本试卷还较多引用了漫画题材,让信息蕴藏丰富的漫画作为背景材料,这既可以克服有关事件呈现时文字的冗长和繁琐,同时还可以增强试题的情景性和可探究性。
由于本试卷是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考试卷,因此,在坚持学业考试性质的大前提下,还考虑了试题的区分度,增强了试题的有效性和信度。难度值高于0.9的易作题约18分,约占36%,难度值在0.99—0.7之间的基础题约24分,约占48%。度值在0.7—0.62之间的题,设计了大约8分的题,约占16%。难度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整个试卷没太易和过难的题,而中等难度的试题较多,这有利于将不同类别的考生区别开来。
针对今年我市中考试卷的基本特点,简要谈谈2012年初三后期备战中考、冲刺中考的策略。
一、复习蓝本:
依据教材、去年的《考试说明》、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时政热点。教材重点复习八年级下册二、三单元、九年级二、三单元,再对照考点,再补充其他教材内容。所以教学进度比较快。教学中感到迷茫时,感到抓不住重点时,要仔细阅读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书。还要仔细做做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并认真分析、比较、归纳。
二、复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知识上的好奇心和社会责任感。紧扣课程标准这个中心,依靠《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注重知识的应用性、探究性、综合性、教育性与时代性。
2、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在第8周前的第一轮复习中,对各章节的基本知识点进行科学地梳理,使学生思路清晰,这是熟悉课本内容的基本要求。
3、利用实例说明基本观点,提高综合能力。在学生能较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能结合实例迅速找到对应知识点,能寻找到知识点在课本中相关的范围和位置。
4、关注时政,准确联系政治观点。结合社会中的热点,就是训练学生正确分析、判断,链接所学政治观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抓住时政热点中的关键字、词、句所传达出的相关信息点,链接到所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逐步训练到准确把握、运用得当。
5、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与融洽的家校关系。做好分层辅导和个别辅导,大幅度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提升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复习时间安排
第一轮复习
1、初三上期17—21周复习九年级二、三单元。
2、初三下期第1—5周:复习八年级下册二、三单元。
3、第6周:答题方法和技巧专项训练、第一次月考。
第二轮复习
4、第7—10周:对照《考试说明》与《中考试题分析与复习指导》分板块复习。补充七、八、九年级考点。
5、第11周:复习时政热点小册子。
6、第12—13周:时政热点与《考试说明》结合复习。第一次模拟考试。
第三轮复习
7、第14—15周:做三套以上有价值的模拟试卷,边考边讲边查漏补缺。第二次模拟考试。
8、第16周:学生自己复习。进一步熟悉课本和复习易错题。
9、考前提醒。
四、具体操作流程
(一)、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上期第17周—下期第5周)
1.第一轮复习,形象的说,叫拉网式复习法,即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应学知识,以便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在考场上能灵活运用地解决实际问题。我的课堂结构:前3分钟由学生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搜集到的时政要闻,在我的引领下让学生讨论、链接到所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很多时候就是我的课堂引入。时间不超过5分钟,说不完的下堂课再说。最后5分钟由学生归纳要点,再识记。还要至少抽一名重点学生背诵。
上新课时,学习知识往往是由课→节→框→目→点,复习时,可由点→目→框→节→课,一来二回,可使课本知识脉络清楚,当然最好能用图表等形式将零散的知识点简明而准确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构成知识框架,便于巩固、记忆。让学生把知识既收得拢又放得开。就宏观知识体系的梳理而言,可以采取的方法有:结构图法、知识树法、目录关键词页码法等。就微观知识要点的梳理而言,可以采取线段图示法、一线串珠法、关键词归纳法、列表比较法等。
这一轮复习是讲练结合,要“过三关”。⑴记忆关。必须做到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使其系统化。⑵过基本方法关。归纳的方法、答题的方法。如八(下)就按“是什么?”、“我国法律规定:”、”如何维权?”归纳。⑶过基本技能关。链接课本、拓展知识的技能。复习目标要明确,讲练做到有的放矢。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中考试题难度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整个试卷没太易和过难的题,而中等难度的试题较多,基础分占总分的7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基础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准确。
⑵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型的改造,绝不能脱离课本,对典型案例要给出准确答案让学生模拟。
⑶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学生学好政治的自信心,并尽量创造条件,保证每一个学生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发现问题。
(二)、第二轮复习:拓展提高(第7——13周)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照《考试说明》“分版块复习”时,逐个考点扫描落实——提炼观点——解决实际问题,主要用时政热点小册子上的内容。在这部分时间里,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师主要是巩固教给学生的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
第二轮复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道德、法律、国情国策三个板块为单位。还要以《考试说明》为范围。
⑵课本知识与小册子上的时政热点要时常双向链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就是最重要的内容。
(三)、第三轮复习:深化创新(14——16周)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意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指导学生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反复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纵观全局,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编写试题首先要选基础,即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到了这个阶段,学生的水平已差别不大,就看老师的智慧。老师一定紧扣热点和《考试说明》命一套题或两套题。
⑵选类型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试卷装订成册。
(4)考前提醒:审题、书写、时间分配、饮食、睡眠等。
五、解题技巧训练
重庆中考的四种题型要研究,不同题型具有不同的解题技巧。
第一、 解选择题有“三审”“一排”之法。即:一审题干,看要求是单选还是多选,是选对还是选错;看关键词是“根本、本质、标志、核心”,还是“启示、表明、有利于”等。二审题肢,看本身正确与否,符合教材观点、生活常识的为正确,反之为错误。三审“干肢关系”,看干肢是否有必然联系、题肢是否符合题干关键词的规定性。“一排”,即排除不选题肢,正向选择时可排除观点错误、表述错误、关系颠倒、与题干无关题肢、外延过宽或过窄题肢,反向选择与之相反。
第二、解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用“审——链——组——答”之法。
“审”即审清题意,包括审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提炼中心意思,还包括审设问,明确设问意图和考查的知识点及能力要求。具体做法是:要圈出疑问词,明确设问的类型;在圈出主题词,明确涉及的教材知识点;要圈出限定语,明确答题规定的角度;要圈出饱含弦外之意或隐含条件的词语,明确答案不能遗漏的要点。
“链”即联系教材,找出与教材尽可能多的关联点,找到答题的依据。
“组”即运用发散思维布好局、谋好篇,理清思路组织答案,如答案分几个层次,每个层次有几个要点,以保证答案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不论设问如何千差万别,命题者组织答案都不外乎三个方面的依据:教材、背景材料、现实生活。因此,我们在组织试题答案时也应扣住这些依据,只不过有时有所侧重而已。如果设问中有“根据教材问答”之类的话,组织答案时必须先将教材相关表述陈述出来;如果设问中有“联系上述材料”之类的话,组织答案时必须紧密联系背景材料;如果设问中有“结合自身实际”之类的话,组织答案时必须做到教材理论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答”,即组织答案,力求做到:直截了当,不要拖泥带水;紧扣中心,简明扼要;要点齐全,层次分明;“看分下菜”,答案要点与分值应成正比。要搞明白不同设问的答题规律。
第三、 实践探究题包括撰写宣传标语、建议书、倡议书、发言提纲,设计主题班会、辩论会、主题教育活动,完善活动方案、网页制作、社会调查等。解答此类试题必须围绕活动主题,针对活动形式,结合活动经验,联系教材理论,针对活动与探究的具体要求组织有针对性的答案。
六、消除几点误区
1、不要迷恋某种资料、某套试题、某个人说的话,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复习工作。捷径只有一个,那就是研究《考试说明》、时政热点与教材的结合,有针对性地编题、选题和练习。相信自己,自己命的题就是最好的题。
2、重点、难点一定会考,但是考的角度不一定是自己所想的。
3、时政小册子不要全部要求学生抄到课本上,抄要点可以,理解为上。国内外重大时事读熟就可以了,也可能是主观性试题的背景材料。
4、向课堂要质量,每堂课精心准备,不与其他科目抢时间,不是题做得越多就越好,关键看老师的复习针对性。
以上就是在初三后期复习时,如何提高实效性的一些探索,权当抛砖引玉,请批评指正。中考复习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相信只要我们立足实际、勤于探索,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头脑地开展复习工作,一定能提高这次中考复习的实效性。祝大家中考取得好成绩!
2012年4月5日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