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创新基地
科研兴校 更多>>
学生园地 更多>>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2018届“五力”优秀作文选(四)

日期:2018-03-12 14:59 点击数:23698 

高一(下)期末考试作文评价

江锐

一.审题误区

1.只顾及其中一面、抛开另一面立意写作,一律三类卷以下(42分以下)。

2.抛弃“我”作文,不按任务指令完成写作,比如大谈他人名人学习习惯与学习收获的关系,丝毫不落脚在自己身上,一律三类卷以下(42分以下)。

二. 写作技巧

很多学生面临一大困惑:落脚到“我”,则事例凡庸,叙议味同嚼蜡,文章既缺少文化含量、语言文采,又缺乏立意高度,怎么办?

看2016年全国Ⅱ卷满分作文《提升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做主》的技巧处理,该文是如何巧妙的将平常所积累的文化素材贯串于文章中的。

再看2015年全国Ⅱ卷的三篇满分作文,又是怎样将“庸常”“乏味”的作文题写得既有文化厚载力,又有语言表现力(语言文采)的。

三.立意辩证及高远

本次期末考试作文,确立学习收获的境界要高远,收获知识、取得学习进步是浅层面,提升修养、培塑道德、完善人格、懂得道理,尤其是明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才是深层面。比如善于思考的习惯与懂得做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细致观察与创新发明/有疑必问与学业有成……如此,中外古今的诗文名言和名人名事的这些习惯养成给“我”的影响和借鉴可谓举不胜举。

由此,2016年全国Ⅱ卷满分作文《提升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做主》在立意上就有失高远:根据题干“语文学习关系到每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的整体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暗示,最好立意要上升到“社会整体语文素养”“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高度。此是这篇满分作文的局限一。局限二,虽然结尾也“一分为二,呼应他说”,但文章开头并未体现此种思维,行文不甚规范,甚至还有遗珠之憾的危险。局限三,虽然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顺序词标明文章思路清晰,但给人行文简单粗糙的不良印象,特别是给人答政治题之嫌。写作是章法、语言、文化、思辨、情感等综合能力和素养的体现,不是简单的答题。

此外,本次期末考试即便是高分作文绝少有辩证思维的体现,比如“学习习惯与学习收获”有无互相促进关系?特别是学习收获反过来能否会促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与学习收获”有无互相转化关系?等等。下笔前思考一番,草稿纸上草稿一段能体现辩证思维的语句,就是文章突出的一个亮点,比如2015年全国Ⅱ卷满分作文《最珍贵的风采》“软实力的增强,也同样会反作用于科技的飞黄腾达,个人的价值也会因为凝结了对自然深沉的爱而在时代中大放异彩”,就运用了矛盾对立面互相促进的辩证思维。

附作文题(2016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每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的整体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个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上述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个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

提升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做主

(2016年全国Ⅱ卷满分作文)

  语文学习是一种终身学习,语文素养的提升也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课堂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教什么、提升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首先,“听”这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听老师讲解《沁园春·长沙》,我们感受到了伟人的气魄和胸怀;听鲍国安先生朗诵《赤壁赋》,我们感受到了苏轼的豁达和豪迈;听同学们探讨《记念刘和珍君》,我们感受到了青年的热血和执着。聆听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欣赏名家感人肺腑的朗诵,我们提高了审美情趣,增长了欣赏水平,语文素养在倾听中慢慢提升。

  其次,“说”在语文课堂上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成为提升语文素养重要的手段,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在《再别康桥》的朗读中,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不舍情思;在《中国梦》的演讲中,我们体会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在“能否以成败论英雄”的辩论中,我们体会到了哲思的巨大魅力。在说中悟,在悟中提升语文素养。

  再次,“读”作为提升语文素养最有效的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比重最大。我们对《荷塘月色》进行品味和鉴赏,感受语言之美;我们对《拿来主义》进行思考和领悟,感受思辨之强;我们对《宇宙的边疆》进行阅读和理解,感受着自然之神秘。通过这些优秀篇章的赏读,我们全面提高了语言鉴赏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升了语文素养。

  最后,“写”是语言表达运用的重要方式,心灵的触动、情感的共鸣、理性的思考都可以在写作中呈现,没有“写”,语文素养就无法从根本提升。我们写作《难忘的瞬间》,表达生活的感动;我们写作《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自然的美景;我们写作《我心中的孔子》,赞美先贤的智慧。写作完成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了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这是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中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最有效的途径。当然,除了课堂有效教学之外,课外的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对提升语文素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附作文题(2015年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最珍贵的风采

(2015年全国Ⅱ卷满分作文)

笃学敏思的大李,锐意创新,阐释了生命科学的谜团;爱岗敬业的老王,苦心练技,用勤奋完成了焊接大师的蜕变。他们,都谱写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凯歌,【一分为二、呼应他说思维】然而,跋山涉水的小刘,用心灵捕捉世间奇山丽水,用镜头抓拍天空七色彩虹,他给这个行色匆匆忽视美丽的枯涩的时代,注入了一泓清泉,彰显了时代最美的风采。【提出观点,明确“任务”,即认为小刘最有风采】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人们的双眼专注于科技的创新和技艺的精湛,却少有人如同小刘那样珍视生命中的美丽【理由一(分论点一):因为小刘能珍视生命中美丽】。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科技的创造力,笃实的思考力,和技师的巧夺天工。【一分为二、呼应他说思维】但是,大多时候,我们因为对物质太过执拗而迷失了脚步,我们睁着双眼,却看不见大自然的美景。正如蒋勋先生在《生活十讲》中写下:“物质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抗衡的力量。”我们不能任由物质的铁蹄践踏昔日的精神家园,不可任由功利的追求侵占心中对美的向往。如此,我以为,值此超物质的快进时代,像小刘一样肯在云白山青间捕捉最美的风景,才是时代最耀眼的风采。

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是拥有几米笔下那一个充满爱的心,所以我们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动人的风景【理由二(分论点二):因为小刘拥有一颗充满爱的心】。然而,科技的日新月异,技术的日益精湛,还有多少人存留着如同朱光潜先生所言的“接近文化和欣赏美是人之为人的天性”?难怪阿尔卑斯山脚下矗立的牌子赫然写着“慢慢走,欣赏啊”来呼吁人们驻足身边的美丽?难怪鲍尔吉·原野在《月光手帕》中期望人们拥有空灵的目光,才不会被世俗磨砺,才不会失去美的愉悦?要知道,如今翠翠守护着的湘西已经不在了,月牙泉的波光粼粼再难寻觅,所幸,我们还有小刘那份对自然之美的皈依和珍惜。所以,彰显时代风采,他,当之无愧。

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因为缺少,所以珍贵【理由三(分论点三):因为小刘式的情趣缺少,所以珍贵】。的确,“矢志创新”造就了神舟飞天和蛟龙入海;“技艺精湛”造就了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分为二、呼应他说思维】可是,小刘这看似与时代“背道而驰”的举动却挺起了国人精神的脊梁,铸就了文化的辉煌。祖国的大好河山在闪光灯下熠熠生辉,最美的乡愁于镜头中绽放光彩,软实力的增强,也同样会反作用于科技的飞黄腾达,个人的价值也会因为凝结了对自然深沉的爱而在时代中大放异彩。【矛盾互相促进思维】

龙应台有言:“人本是社会上散落一地的珍珠,而文化和语言就如同黏合剂,将人与人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小刘这份对美的笃定和追寻,是这快节奏时代中的了然欢喜,风采奕奕。

品味这大千世界,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精致的心,一双发现美丽的眼,在时代中用双手撷英而行,便是最美的最珍贵的风采。

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

(2015年全国Ⅱ卷满分作文)

人生之路,以其多样和繁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亦用其复杂和差异考验着我们的选择。不同的人生之路决定不同的人生价值,我尤为欣赏大李,认为他的人生最具风采。【提出观点,明确“任务”】

不可否认,爱岗敬业,勤于奉献,变普通技艺为完美艺术的老王有他的风采,他让我们看到,平凡如你我的小人物,也可以通过潜心所热爱事业的创造,为人生延展与增添价值;酷爱摄影,跋山涉水的小刘凭借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将青山悠悠,流水深深的美景定格于镜头瞬间,带给人们以美的感受。这样的人生,同样具有风采。【一分为二、呼应他说思维】

但是,我还是认为大李最具风采【回归“任务”和观点】。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板凳做得十年冷”的对学术的纯粹钻研;是“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的对创新的极致追求;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对生命价值的充分自信与尊重。在人心浮躁的当下,人们往往为了一纸文凭,一个空名争得头破血流,而像大李这样葆有纯净与积极的人格就显得尤为珍贵。

【本段正面从揭示本质的角度阐述理由,为“论题”第一层】

我们的社会,需要“老王”们用精妙的技艺增添精致,需要“小刘”们用精湛的艺术增加精彩【一分为二、呼应他说思维】。但若没有了“大李”们对学术的潜心研究,我们就很可能被禁锢在当代截面上,难以博古通今,继往开来。我们的国家,亦可能失去创新带来的无限发展动力与潜力。大李依靠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精神继承前辈的学问,寻得生命科学的奥秘,无愧于先人,造福于后世,这样的人,又怎能不具风采【回归“任务”和观点】? 【回归“任务”和观点】

尽管,大李潜心钻研学术,可能无暇修饰外貌,难以兼顾家庭,但他极为丰富的内涵尤为珍贵;尽管,高端的学术研究看似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关系甚微,但我们的生活定会因为大李们的付出得到积极的改变,而我们的后代,人类的未来,也会因此受益。

【以上两段从反面论述危害、正面论述意义的角度阐述理由,为“论题”第二层】

宋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责任感与文化性格在大李的身上得到了传承;袁隆平以及“两弹一星”研制专家们的科学精神亦在大李身上得到彰显。大李用努力与拼搏,用理想与信念,用坚守与坚持,用热爱与热情走出了一条极具价值的科研人生之路。这样的人,自然熠熠闪光;这样的人生,注定风采无限!

从时间的长河来看,每个人的存在不过是极短暂的一瞬;以宇宙为疆,光明也不过是局促的一隅。但是,人之为人的伟大,就在于我们可以依靠无限的创造与热爱,探索生命的奥秘与科学的精彩,超越时间与生命的界限,为后世留下无限的财富。大李潜心学术,他的人生极具风采!

【以上两段联系现实,提升文章高度,从社会价值及“时间长河”“宇宙为疆”的辽阔时空的角度,论述其社会价值和时空影响,为“论题”第三层】

我愿如大李,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

【“结题”照应观点和“任务”,但结尾太简,缺少亮点】

 

风采,其实恰如其分

(2015年全国Ⅱ卷满分作文)

大李执着于科学研究,笃学敏思、矢志创新,沉醉科学的魅力之中;老王化钢铁焊接演绎为工业艺术,大国工匠实至名归【一分为二、呼应他说思维】。然而,论及风采,倒是小刘的生命轨迹更使人动心【提出观点,明确“任务”】。

虫鸣鸟叫、花草人间,大自然留下的每一瞬美丽都是神的恩旨,小刘行走在青山绿水间,用相机记录下这动人点滴,他将每一帧的美丽定格为文字和影像,留下了游子美丽乡愁,也凝滞了各地风情百态。

网络上有一档叫《侣行》的纪录片节目很受欢迎,讲述的是一对冒险情侣游历世界的经历,完全的真人真景,所到之处既有宁静质朴的异域村落,也有惊心动魄的索马里海湾或是枪声不绝于耳的中东小镇。他们去的是常人想去而去不了或是不敢去的地方,看他们的节目,就好像置身在世界各地,满足之余,也会心怀感佩——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们一样能满足于草木山川,走出去看看这世界的气象万千。

【以上两段为“论题”第一层:阐述赞成小刘的第一个理由,即“留下了游子美丽乡愁,也凝滞了各地风情百态”】

如果你不出去看看,你会以为这就是世界。之所以有了景观介绍节目,背包客还是要穷游世界,是因为要亲眼所见红霞盛开在天边才能领略第一手的绚烂;之所以有了图册画报,还是有人亲往沙漠探险,是因为纸上只能展现奇景,而沙粒的灼热和驼铃声声并不能通过画册传达至读者的感官。中国旅行第一人小鹏所著《背包十年》里有这样一句话,道尽旅行者的幸福和满足——“七月的意大利夜风清凉,钻进睡袋,也不觉得冷。仰望星空,那璀璨的天河,是最温暖的棉被。”走出去、在路上,释放万重枷锁下的灵魂,纵情青山绿水间,清涧自然会荡涤心灵的凡俗杂质,生命的风采尽现。

【以上一段为“论题”第二层:阐述赞成小刘的第二个理由,即“释放万重枷锁下的灵魂,荡涤心灵的凡俗杂质,生命的风采尽现”】

一心只读圣贤书并非不好,这是积淀的过程,而生命的蜕变和升华是要在迈出走向外界的那一步时方才开始。带着充实的心灵和大脑,拿起装满憧憬和希望的背囊,对庸常生活来一次越狱,寻一处好地方,走走看看,用文字、胶片或者心灵记录下在路上的点滴,这份恬静美好足以玩味一生。

【以上一段为“论题”第三层:阐述赞成小刘的第三个理由,即“生命的蜕变和升华”“庸常生活的越狱”“恬静美好”】

风采,对于形容学界泰斗、艺术巨匠或是科技奇才都是恰如其分【一分为二、呼应他说思维】,然而最为超脱的一种风采,便是怀抱初心、无可凭仗,只有一副好身体,无处可去,便到处“流浪”,当时代依旧负重前行,而你我已凌波微步……【点扣观点和任务,收束结尾】

满足学生需求的“奇葩课” 当然受追捧(2016年5月《中青报》时评)

毛旭松

减肥也能成为大学必修课,还计入学分?没错,千真万确。从上学期开始,南京农业大学体育部教师周全富开设体育专项必修课“运动减脂课”,这门课只对体重超重的同学开放,所以选课前要先称体重。至于这门课能拿到多少分,除了耐力项目、力量练习、考勤等,“大头”是看同学们能减掉多少肉!(《现代快报》5月24日)

甩掉的“肉肉”变学分,真为周教师的聪明才智拍案叫绝!【作者观点态度】这个创新之举虽然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它却打开了另一扇窗,原来大学课程也能够这么来上。毫无疑问,周全富是位深受学生喜爱的“非典型大学教师”,如果这样的教师再多一些,我们的大学课堂是不是会更加精彩?

“运动减脂课”的开设可谓是“两情相悦”,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通过科学的方式健身减脂,对于超重的学生来说,是再好不过的选择;而授课教师也能够从学生的表现中获得相应的数据,进而丰富和完善研究成果。有道是“知行合一”,从运动减脂课的开设效果来看,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理由1:“运动减脂课”的开设可谓是“两情相悦”】

周老师所开课程的火爆,不禁让笔者想起了前不久看到的新闻:有大学教师痛心疾首地表示大学生沉湎游戏不能自拔,赖床旷课不学无术。诚然,大学生放松自身要求,是导致其学业荒废的罪魁祸首,但是,如果授课教师也能够像周老师这样,以巧妙的教学方式点燃学生上课热情,是不是也能够让学生爱上学习?毕竟,不少学生都抱怨:“大学好课寥寥,教师的PPT常年不换,内容枯燥乏味。”【一分为二,顾及他说思维】【理由2:点燃学生上课热情,让学生爱上学习】

大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兼容并包,允许甚至鼓励教师探索新颖的教学模式。例如,天津大学曾开设“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南大学开设“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结合剧中情节谈毒药;中国海洋大学因地制宜,开设了帆船运动课程。这些课程看似“奇葩”,却也是有益的探索。大学课堂除了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也要传授学生走出校门后的为人处世技能。【理由3:兼容并包,允许甚至鼓励教师探索新颖的教学模式】

大学生青春活泼,思维活泛、喜欢新事物,及时根据他们的兴趣点,实现课程内容的调整和更新,显然很有必要。唯有打通学生兴趣点和教学内容间的“任督二脉”,教学活动才能得到有效开展。奇葩课程实际并不奇葩,它满足了学生们的某种兴趣,受到学生们的追捧也就不足为奇了。

矛盾互相促进思维

然而,一场精神与文化的漠视整被滚滚发展的车轮碾压得喧嚣尘上。传统婚俗被贴上繁杂与落伍的标签,耳熟能详的歌谣变成耳畔不再响起的绝唱、古朴的贺兰岩画在时光中斑驳脱落……岁月失语,惟石能言。那些古老文明的碎片,言说历史、记载变迁,也传承民族的精神。因此,我们要科学保护、全民行动、去粗取精批判继承,三位一体保护文化遗产,守卫民族精神!

保护文化遗产,全民行动是关键。文化是全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的绮丽也恩惠全民,因此文化的拯救也自然意在全民。这个全民,是政府官员也是普通民众,是花甲老人也是蹒跚孩童。从阅读一本经典起,与思想巨匠、古圣先贤来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从学习一门手工技艺起,在环环相扣的过程中感受技艺的繁杂、精湛与叹为观止;从欣赏一次戏剧起,在情景与韵律间感受文化的庄重与唯美……保护文化遗产,全民捍卫自己的文化阵地,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

保护文化遗产,科学保护是手段。文化遗产的保护,精神与思想的重视是前提,科学的保护才是手段和落脚。菊儿胡同正是借由“有机更新”的理论,才找到了传统肌理与现代元素的完美交融,也才有了都市人难得的闲情逸致;上海豫园正是循着历史渊源与民族特色的藤蔓,而重遇发展的阳光,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芙蓉古镇也在原样原修、原貌原现的保护中,保留独特而可贵的原真性……文化遗产的保护战,绝不是无人问津的淡漠不为,更不是意气用事的盲目乱为,而应是科学保护的真正有所作为。

保护文化遗产,去粗取精、批判继承是态度。一如阳光多元的光谱有长短,各色的光种有利弊,文化遗产亦是如此。有传承民族精神的精湛技艺,如贺兰皮影、鹤溪缸窑;也有夹杂着陈腐败落的糟粕,如女人的裹小脚、男人的妻妾成群;还有不符合现代生活的陈词滥调……作为有思想的现代人,在汲取文化遗产给予我们精神食粮的同事,也应剔除不符时代潮流的陈杂。保护文化,去粗取精、批判继承,让优秀的文化遗产历经时空的雕琢和打磨,光照华夏。

历史更迭,时代变迁。我们在不断刷新经济面貌的同时,也别淡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宝贵财富——文化遗产,别让它在悄然流失中,荒漠了民族的根、精神的魂。让我们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科学保护、动员全民行动,让文化遗产绽放耀眼的光芒。

保护文化遗产,承继传统品质

(2015年国考申论)

保护文化遗产,保留古城墙,减控工业园区的建成,非但不会阻碍城市化进程,反而会提升程式化进程的质量,捍卫城市传统文化阵地,坚守都市人的精神家园;保护文化遗产,保留古村落,适当调整城镇规划,非但不会阻碍新农村开放化布局,反而会丰富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守卫农耕文化的原真性,感受时空穿越的韵律感;保护文化遗产,保护邢窑白瓷、贺兰皮影、菊儿胡同,非但不会成为经济发展、GDP增长的负累,反而会借由“有机更新”理论找到传统肌理与现代元素的完美交融,借由“生物遗传”原理栽种历史渊源与民族特色的藤蔓,从而促进国计民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分为二、顾及他说思维的运用:

学霸建言“疼一疼”,正是应试教育之疼(2016年5月《钱江晚报》时评)

刘雪松

兰州交大三名“学霸”给校长写了“建议信”,指称“试题过于简单”,希望增加考试难度,“让不努力的同学疼一疼”。结果这封信公开之后,很多同学直言被这封信给刺疼了。

……

兰州交大的三位同学,可能把对于考试分数的努力与体现,当成了大学教育的素质全部,往善良的意愿来说,是希望在书本学习上不努力的同学能够有一种压力感。但是本质上还是想让考试成绩比自己差的同学,尝到一种失落感、失败感,是希望在别人的疼一疼中,尝到自己的甜一甜。这是把自己以为的成就和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一种分数优越感的心态。而实际上,大学课程,如果每门课还是以考试的分数来设计,设计到100个学生可以考出100个人的差距来,那么,它就是一个不利于培养人的落后设计,是育人的力气用错了地方。

风采,其实恰如其分

(2015年全国Ⅱ卷满分作文)

大李执着于科学研究,笃学敏思、矢志创新,沉醉科学的魅力之中;老王化钢铁焊接演绎为工业艺术,大国工匠实至名归。然而,论及风采,倒是小刘的生命轨迹更使人动心。

……

一心只读圣贤书并非不好,这是积淀的过程,而生命的蜕变和升华是要在迈出走向外界的那一步时方才开始。带着充实的心灵和大脑,拿起装满憧憬和希望的背囊,对庸常生活来一次越狱,寻一处好地方,走走看看,用文字、胶片或者心灵记录下在路上的点滴,这份恬静美好足以玩味一生。

最珍贵的风采

(2015年全国Ⅱ卷满分作文)

笃学敏思的大李,锐意创新,阐释了生命科学的谜团;爱岗敬业的老王,苦心练技,用勤奋完成了焊接大师的蜕变。他们,都谱写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凯歌,然而,跋山涉水的小刘,用心灵捕捉世间奇山丽水,用镜头抓拍天空七色彩虹,他给这个行色匆匆忽视美丽的枯涩的时代,注入了一泓清泉,彰显了时代最美的风采。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人们的双眼专注于科技的创新和技艺的精湛,却少有人如同小刘那样珍视生命中的美丽。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科技的创造力,笃实的思考力,和技师的巧夺天工。但是,大多时候,我们因为对物质太过执拗而迷失了脚步,我们睁着双眼,却看不见大自然的美景。正如蒋勋先生在《生活十讲》中写下:“物质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抗衡的力量。”我们不能任由物质的铁蹄践踏昔日的精神家园,不可任由功利的追求侵占心中对美的向往。如此,我以为,值此超物质的快进时代,像小刘一样肯在云白山青间捕捉最美的风景,才是时代最耀眼的风采。

……

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因为缺少,所以珍贵。的确,“矢志创新”造就了神舟飞天和蛟龙入海;“技艺精湛”造就了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可是,小刘这看似与时代“背道而驰”的举动却挺起了国人精神的脊梁,铸就了文化的辉煌。祖国的大好河山在闪光灯下熠熠生辉,最美的乡愁于镜头中绽放光彩,软实力的增强,也同样会反作用于科技的飞黄腾达,个人的价值也会因为凝结了对自然深沉的爱而在时代中大放异彩。高考满分作文

于无声处听惊雷

(2016年江苏卷满分作文)

别人无话可说,或许后知后觉,不及你聪明。或许是大家畏惧权威,如童话故事里看皇帝的新装,心知肚明,不愿发声,装糊涂。我们这个民族,似乎尤为喜欢沉默为金、韬光养晦。按阿城说法,大概老庄孔孟中的哲学,都是老人做的哲学,我们后人讲究少年老成,与此有关。那么,若为真理而发问,乃至质疑,这种个性的彰显,就是不畏权威,是“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的执着。但是,若一味为问而问,为说而说,彰显个性,便成了张扬个性,是叛逆,是青春荷尔蒙的旺盛,是刷存在感,标新立异。这样的人,如今多了去,网络上随处可见暴跳如雷的键盘侠。许多讲座提问环节,多有怪异的问题,言之无物,不知所云,却赚足了眼球。

热词热句运用范例

让社会充盈诚信的空气(2016年5月《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

陈凌

……

不仅是企业,对于个人,更是如此。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客观而言,从“乡土中国”步入“流动中国”,从“熟人社会”转变为“陌生人社会”,社会急剧转型,人口大量流动,的确容易给人带来陌生感。然而,这决不意味着,人与人的交往就可以成为“骗一次算一次”的“一次性博弈”。恰恰相反,越是变动不居,诚信越是弥足珍贵、值得守护。守住诚信做人的底线,才能让人走出“丛林状态”,推倒不信任的高墙,相互之间也才能打开心门。古人讲,“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诚信就像空气,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须臾不可离。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定期发布诚信“红黑榜”,营造崇德向善、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还是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等38个部门联合签署《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合围“老赖”,抑或是政府、社会纷纷建立征信系统,“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守信者处处受益”,说到底,都是要通过制度的刚性,守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让社会充盈诚信的空气。

我们这个社会缺的不是对诚信的呼唤,而是对诚信的坚守。从对“虚假新闻”的声讨,到对“天价大虾”的反思,再到对老人跌倒扶不扶的讨论,各种道德事件就如同一块块三棱镜,折射出这样一种复杂的心理:一方面,内心认同诚信,对诚信缺失的不道德行为进行谴责;另一方面,当自己面对考验时,诚信却成了“无用的别名”,自己不愿意首先站到道德高地。回答这样的诚信命题,既需要明晰规则的边界,也需要确立个人的正信。

“自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诚信,既是自己与他人的一份契约,更是自己与良心的一个约定。个人遵从良知,社会捍卫约定,诚信的殿堂才会一直灯火辉煌。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