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创新基地
科研兴校 更多>>
学生园地 更多>>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2018届“五力”优秀作文选(十一)

日期:2018-03-12 16:37 点击数:34060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山东省某市一所公立小学取消了一、二年级的数学课。校长称,逻辑性强的数学课程并不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这项举措引发了社会的诸多争议:点赞者认为敢于创新的学校,才会有创新的教育,才能给孩子从小植入创新的思维;吐槽者认为这是权力任性和长官意志的体现;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既有观念影响下,一些家长也对这一举措表示担忧。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次作文评价

FXSS

本次作文有四个问题。

1.关于点题

最好是任务(表态)+价值判断,其中“任务”(表态)不明确,连锁反应就是文中的“三扣五应”点扣回归任务不明确。

2.关于对小学一、二年级取消数学的思辨认识

取消数学并不是减压减负,也不是素质教育的体现,而是基于逻辑思维并不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与逻辑思维相对的是形象思维,为了让小学教育教学适应该阶段幼儿成长,甚至增加国画油画写生课、软硬笔书法课、诗文欣赏课等形象思维课程也无妨。从一定层面,取消或保留数学都对逻辑思维或形象思维的更好形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之,文章思辨要找到恰当的现实背景(切入点),要符合事理逻辑,要能经得起推敲,要有说服力。

3.关于论据的使用

为使论据贴切,最好选用中外古今大、中、小学课程改革方面的事例。如唐代增设墨义、帖经科目,宋代开设策论、武科,明清开设明经科、明法科,洋务运动介引西方生理、化学、格致,中国古代幼儿教学开设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声律启蒙等课程,目前的走班制、高考3+X,小学开设品德与生活、情意课程开发、心理素质开发课程,我国某些大学增设新读写研究、职业法律教育、通识课程组合模式,美国西点军校人文课程开发,哈佛大学开设关于意识的研究、怎样读中国的诗歌、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中华民国取消科举考试,高考改革降低数学考试难度,中山大学裁撤教育学院,兰州大学停招应用心理学,北京、广东、河南、山东、浙江温州明确取消“职称外语作为职务评审必备条件”等……

4.关于文章的语言表现力

不要为用热词而用热词从而堕入形式主义错误,热词、新颖用词、拈连、对比、排偶等语言技巧,以及植入理论等的选用都是为了贴切地表达或证明观点、阐释任务,一定要做到使用准确,运乎自然。

以改革之举开教育创新之门(58分)

刘鑫玥

近日,公立小学取消一二年级数学课的事件移入舆情的聚光灯下,各方对此众说纷纭。是予以点赞还是提出质疑一时成为热议话题。

诚然,课程取消是对传统教育机制的重大撼动,也存在长官权力任性的深度嫌疑。但诚如北岛所言:“眺望是一种青春的姿态。”这种大胆创新的行为无疑是当今墨守成规的教育格局下的一泓清流,也是对教育改革的输血之举。因此,我赞成该校的课程改革。

处于高歌猛进的经济高峰期,巨变涌动的时代拐点处,创新已然成为指引社会前进的头号风向标。反之,若是固步自封,原地逡巡,只会落得被时代封杀的无奈结局。而教育体制也是如此,一味的固守旧制也终将迎来传统机制的熔断之日、崩盘之时。同样,山东某小学的课程改革并不是对数学课简单粗暴的表面否定,而是以课程删减为抓手推动改革的试水行动。该校勇于革新的教育人员作为新时代教育的引领者、接棒者肯定值得肯定和点赞。

李大钊曾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尽管革新常伴有难以规避的盲点和漏洞,故作标新立异也绝不是创新的永久标配。在众多指责其不切实际、颠覆传统的质疑声中,该校课改不仅不是对传统体制的激进叫板者,更是对当今弊端的二度思考者;不仅不是全民创新羊群效应的盲目跟风者,更是立足实际辩证否定的踏实践行者;不是一些教育工作者仅凭经验主义便对种种机制弊端的习惯性失明,而是着眼幼儿生理心理特点,为当下教学方式把脉开方,在社会转型期、时代转捩点做出适度调整,从而使教育的改革脚步跟得上时代的更新速度。

正如风雨孕育了虹霓,夤夜孕育了黎明,任何新事物的诞生都伴有荆棘和盲区。彩色电影问世之时也曾遭受黑白影视人的讥讽与唾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重大经济硕果之前也曾遭到各方的质疑和压力。同样,对课程改革的质疑与担忧确实也在情理之中,但其归根结底是教育体制创新途中成长的阵痛,不要讳疾忌医地阻断教育改革奔涌的大流。

“除了穿越黑夜的人,人们不能到达黎明。”纪伯伦说道。哪怕栉风沐雨的征程,千山万水的跋涉,都无法消弭改革者们走在创新道上的铮铮跫音;哪怕顶着言论的挞伐,舆情的压力,都无法阻挡教育改革的车轮朝优化的教育愿景滚滚驶去。而该校的课程改革看似只是学校变革的小小举措,却毅然开启了教育创新的大门,可能展现的将是未来更为合理、更为优质的教育图景。

革故鼎新,造福未来(56分)

周凌旭

“以光的速度/以天的高度/追念未知的遥远的声响/遥远的奇迹。”           ——先锋诗人李发模《上与下》

山东省某公立小学取消一、二年级数学课,此创新之举引发诸多争议,有人微笑点赞,有人捂脸吐槽。但此举排除万难、革故鼎新的精神仍可圈可点。

“短见者把远见者当做瞎子。”木心曾言。诚然,我们宣言民主,抗议狼性,亦注重知识,坚韧精进。但山东某小学适度取消格式化数学课的减负创新,更值得认同与点赞。

从江主席“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的入骨箴言,到李总理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给力激励,无不彰显革故鼎新的不竭力量。可是在“取消数学课”事件中,有的家长纠结“起跑线”的陈旧观念,被套牢于“应试教育”的铁链之下,被压抑于“高考雾霾”的穹顶之下,对学校为孩子们思维松绑、擦亮明天的做法不以为然。“爱子心切”固然应得到包容与理解,但问道于文化沙漠的大数据时代,观照于迷雾森林的教育未来,我更赞同学校注重幼儿成长特点、适度调整课程的举措。

若说学校适度删减课程的创新改革是权力任性和长官意志的体现,未免刻薄且认识浅薄。从西方的罗曼·罗兰至东方的陶行知,无不高举create(创新)的旗帜。然而,批判者囚囿于肤浅民主的精神囹圄之中,懵逼于人云亦云的羊群效应之下,矮子看戏、人云亦云地怼天怼地怼学校,在“仰望星空”式不切实际幻想下堕入“明眼狗”式的陷阱。固然,学校作出的决定可能会有盲区存在,但学校这种“脚踏实地”式的合理创新理应被“大力点赞”而非无力吐槽。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有言。这是一个狂飙突进的镀金时代,只有开拓进取、动态创新,才能与时俱进、继往开来。高考改革、走班制教学已成趋势,互联网课堂、AI输入式教学方兴未艾,经历经虚假信息、钓鱼网站、键盘侠的狂轰滥炸的我们当然应该把不合理的创新封杀出局,但我们也更应该夯筑稳扎牢我们不断探索的精神圩田,迎来教育模式创新的长久春天。毕竟,只有舍弃了违背成长规律的教学课,才能获得符合人文认同的天性解放;只有挥手告别了“全方位赢在起跑线”的沉痛过往,才能微笑迎来吹着“教育改革”春风的美好未来。

光速起步,方能飙升天路。革故鼎新,方能造福未来。纵使前路漫漫,但我坚信,若有更多学校践行山东某小学合理创新的教育理念,并得到教育部门的大力倡导与学生家长的理解和认同,定能像一只蝴蝶翕动翅膀,翻涌德克萨斯州的一场洋流。

 

拒绝以“创新为名的权力任性(57分)

邱鲲旭

公立小学裁撤一、二年级数学课,校长解释为创新教育之必要。舆论沸反,矛头直指其合理性及决策程序的“长官意志”。

“社会条约以保全缔约者为目的。”卢梭的话在几个世纪前就将政府机器的运转阐明。诚然,这样的“拍脑门决策”有其高效、出新的优点,但仍改变不了决策的缺思少虑的缺点以及权力任性的性质。为此,我站在所谓教育创新的对立面,严厉反对由校长“私人订制”学校课程设置。

民之点滴,国之浩汤。为官执柄者的一举一动并非固他,正是因牵扯到百姓的利弊福祉才更需谨言慎行、苛尽求全。这也并非是对长官个人素质的贬低,责任淡薄的兴师问罪,而是对于一个“月华不谢、清气长存”的官政生态的殷切企盼。您也许会辩解说民众对该事情的不信任是塔西佗陷阱在作怪,但既然已失民心,我们就得重赢民心,重建一种新的容错纠错机制。因此,我认为,学校不应凭校长的说辞即裁撤数学课程。

“人治”是中国弥远悠长的政治遗产,我们不乏《狸猫换太子》中青天大老爷的英明圣断,但更多的是《为官场现形记》中的丑陋世俗扼腕叹息。在全方位现代化的文明进程中,传统的“潜规则与固定程序”,也应推陈出新、取精去粕。我想,对于课改一事质疑的声音,更多是集中在这种一人提出、万人承担的集权决策的深恶痛绝与深度怀疑。因此,为了避免权力狼性的蔓延,哪怕权小如校长,事小如撤课,也应被提到制度自新的明面上,加以约束与监管,而不应该任性为之。

“养儿方知父母心。”父母深情,历来都是中国人感情构建中最厚实沉重的一角。当诸多并不富绰的家长为了争取孩子优质教育权而不惜一掷千金时,作为一名决策者的校长难道不应该觉得使命重大而神圣,深思熟虑做出一个更加臻善的选择吗?当社会竞争压力不断,随着年龄下移至低龄学童时,作为一校之长,难道不该广纳广听多问问专业人士、家长代表乃至学生本体的意见再盖棺定“令”吗?于情于理,我认为该校长的做法,有失稳妥,有些 “任性”。

“只有从不仰望星空并滞步不前,人才不会掉进泥淖里。”纵使我们包容形式主义的创新、我们容忍可控范围的 “试验性废品”,但我们也绝不允许经受一场动机很纯,却沾染传统官权的小白鼠实验。山东小学这种“改革”风气似乎应该紧急刹车,小学校长这种“长官”意志似乎应该封杀出局。

锐意改革,理性创新(57分)

何沐阳

推陈出新是我无上之诀窍。                                                            ——莎士比亚

山东省某小学取消一二年级数学课的改革迅速成为舆论热点,众人议论纷纷。

“道在日新”,维新斗士梁启超如是说。诚然,沿袭旧制既可规避改革风险也符合主流价值,但胶柱鼓瑟必然会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因此,我赞同取消一二年级数学课程,并为该校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理性创新的远见点赞。

雨果曾说,“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转捩时代,拐点现实,当社会转型驶上快车道,改革的步伐怎可轻易停下?韩非子倡导“事异则备变”,助秦国变法,四海归一;“拗相公”王安石高呼“祖宗不足法”,熙宁变法,北宋中兴。我们的确应当评估改革的风险,掂量创新的得失,但绝不能借此设定改革的“配额机制”。同理,该校不问舆论导向,坚持锐意改革,数学课程调整或许也将成为划时代的改革。

“人们每违背一次理性,都会受到理性的惩罚。”托·霍布斯如是说。创新不是标新立异的噱头,而是具有前瞻性的自我完善。避免唯意志论怪圈,不忘改革初心,必须为创新注入理性。王莽改革致使新朝短命而亡,人民公社运动导致民生凋敝,当然因其长官意志,缺乏理性。但反观山东小学取消低年级数学课程的决定,非但不是长官意志的一时冲动,反而是基于长期实践的综合考量;非但不是缺乏理性,而是基于逻辑思维的可塑性与年龄阶段的正比关系的科学决策。裁撤数学课程并不是取消数学课程,也许推迟至三年级或将使学生收到心理成长、思维成熟、成绩加速度提升的事半功倍的综合效应。

当学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阶级日益固化,父母之心日益焦灼的背景下,家长们在羊群效应的牵引下将“赢在起跑线上”的逻辑悖论奉为圭臬当然能够理解,但该校注重教育规律的改革不失为一股难能可贵的“清流”,不失为一种为孩子面对竞争面对百米冲刺的后退助跑。泰戈尔曾尖锐地针砭,“短见青把远见青当做瞎子”,该校的远见不仅没有束缚孩子的发展,反而适时培养起感性思维,奠定人文基础。昔有程朱理学八股取士禁锢创新思维,明清文脉日渐衰落;今有浙江江苏高考改革如火如荼,激活人才“造血功能”。故此,山东小学的改革不应受制于各方“吐槽”、社会担忧,应当理直气壮的坚持创新举措,从而现身说法给学生原生态的心灵植入创新思维。

当中国大步迈向改革深水区,来自民间的变革更能为“万众创新”注入持久动力。当然,切断孩子与数学的所有联系也并非上策,也完全背离改革的初衷。该校课程改革事件势必会持续发酵,势必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阵痛甚至难产,但其锐意改革、理性创新的开拓精神足以在该校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持续生长。

为教育插上“自主创新”的翅膀(57分)

王语嫣

我失去了一只手臂,却睁开了一只眼睛。                                            ——顾城《杨树》

近日,山东一小学取消低年级数学课,引发网舆狂潮。在全方位改革试水的时代图谱下,小范围实验性课改,究竟应得“权力任性”之恶名,还是“自主创新”之高赞?恐怕得需细细分析。

雨果曾言:“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枷锁,而是为了展开双翼。”家长对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担忧固然不难理解,但在这狂飙突进的“黑铁时代”,我们更应斩断功利的撕扯纠葛,为教育插上自主创新的翅膀,还教育以本质。所以,山东小学的做法值得点赞。

 “我要有敢做自己的勇气和能做自己的自由。”林语堂此言掷地有声。中国教育的体制化、程式化“风湿病”已深入骨髓,将“教育自主权归还学校”的呼声更显得难能可贵。清华大学规定在校学生不会游泳不得毕业,旨在督促青年投入运动,不仅使校内体育场馆得到充分利用,更深刻彰显了一流名校的个性、气派。可键盘侠们躲在屏幕后,一面艳羡国外大学的多彩多元,一面大骂清华“小题大做”。用“双重标准”捆绑牵制教育自主权,表面上固然维持了超高毕业率的佳绩,实质上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会使中国教育走向穷途末路。取消低年级数学课,山东小学迈出了教育创新的一小步,却引领中国教育走向“自觉、自主、自由”之路的一大步。

 “船停泊在港湾固然安全,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冯骥才此言铿锵有力。中国教育这艘巨轮要想远航,发动机的稳健、水手们的辛劳固然重要,但关键在于掌舵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即勇于创新思想。如若一味在“舒适圈”内转圈,在旧有的课程领域闲庭信步,不愿尝试在新的海域劈波斩浪,最终培养出来的还是“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线”中国式庸才。北京医改的“人涨物降”政策,不也正是跳出了传统“以药养医”的套路,冒着被误解甚至唾骂的风险,才换来了医疗体系的又一次飞跃式变革,医患关系的又一次“诊疗”?山东小学校长果断勇敢的锐意创新正是将小学教育从僵化模式中拖曳而出,驱动学生乃至社会走向一种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左派黑格尔主义强调“不完善的异化状态必将让位于合理真实的存在”。这也正点醒我们,是时候拂开功利的迷雾,回归教育的本质了。《窗边的小豆豆》中所提到的“巴学园”,想必是每位一线教职员工的精神家园,“身不能至,心向往之”。那座以旧大巴为教室的学园,给予每位学生以温暖关怀,并教会他们受用一生的财富——尊重、善良、友爱……回归教育本质并非解构主义的“全盘推翻”,而是回归人性、回归人心。山东校长认为逻辑性强的数学不适合低龄学童而理性裁撤,是想让孩子、家长、社会明白: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符合科学、健康快乐的成长才是老师们最愿看到的。

 “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汪国真曾言:教育,就是国家与民族的明天。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为教育插上自主创新的翅膀,让我们的明天少一些逻辑桎梏,少一些理性约束,多一点莺啭燕舞,多一点咏归远足。

夯实基础,再谈创新(56分)

胡开朗

我有着命中注定的羽毛,我不懂飞翔,但天空等我已久。                                   ——陈先发

近日,山东省一公立小学取消低年级数学的消息不胫而走,点燃了群众的爆点,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李大钊曾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诚然,点赞者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无道理,但未经试点,未经实践的检验,“创新”难免沦为“空想”和“虚声”。

因此,我更愿理解家长合理的担忧。

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若没有社会实践的反复检验,越是空谈创新,越是适得其反。教育创新不是儿童在“羊群效应”的驱动下,嬉戏玩耍堆砌的河边沙堡,而是成年人建立在钢筋水泥之上的一砖一瓦;教育创新不是为驶入改革开放的快车道而冒失急躁的“被创新”,而是更多的考量“不合理的创新”是否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固然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但也要用文火炖汤,学校的“权利任性”是否会导致“集体性乱作为”?“长官意志”带来的风险又该谁来埋单?

如今社会有一种时髦,出口“创新”,攀比“革新”。郑辛遥说:“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攀比。”当人们只知一味求新求异来吸引眼球,摒弃了创新的合理内核时,一方面会陷入逼仄的思维死角、虚荣固化,另一方面又会让学生、教师、社会陷入无休止的伪创新而受尽无休止的折腾。标新立异,暴虎冯河,矮人看戏,跟风造势,该创新时让创新缺位,不该创新时让创新越位,这样的改革肯定让人“吐槽”甚至抵制。例如因对国内经济形势的误判,囚囿于“罗森塔尔”效应的积极一面,从而诞生的“社会主义早产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难道不是前车之鉴吗?同样,不深入了解低年级数学对小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塑意义和基本思维的建构意义,就早早地将此封杀出局,不正是暴露了部分校领导与群众路线脱轨的不争事实吗?

联系当下的时代背景,改革创新已愈发成为我国斩断荆棘、革除积弊的一柄利刃。但当人们在权利任性的推动下,恣意膨胀为“创新”先驱者和试水者,不负责任地把创新的绿苗拔出基础的土壤,所谓的创新便成为了无稽之谈,无根之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以不妨先试点总结经验。再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规律,循序渐进,摸石过河。多一点“变道超车”的稳中求进,少一点“弯道超车”的巨大风险。让教育改革归到实处,让家长放心,让社会安心,让孩子充满信心,这才是山东小学乃至全国小学教育的真正用心。

固然教育改革是推动地球转动的太阳磁场,但在扁平宇宙理论看来太阳并非宇宙唯一。唯有夯实教育改革的基础,让每个孩子安全平稳地从人生的赛道出发,再逐渐创新,才是解决该问题的不二法门。

取消数学课,培养新志趣(56分)

何剪烛

在时间的进程上,我的生命向一个希望追求。                              ——西班牙 洛尔迦《低着头》

近来一则山东某公立小学取消一、二年级数学课的消息突然走红,成为公众关注热点,引发一干吃瓜群众围观吐槽。

“在真理黄金旗帜下,以虔诚与沉重迎接太阳。”陈所臣如此写道。诚然,在这个狂飙突进的镀金时代,“知识就是力量”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在中国填鸭式教育盛行的当下,毅然选择创新教育的山东某学校也实为教育界的一股清流,值得我们点赞。

正如汪锋在《书香》中所写:“为博得爱情删除多余的枝节,使艺术更为纯粹。”山东某公立小学的做法也是删除多余的“枝叶”使教育更为“纯粹”。我们痛心于学校成为教育工厂,却不愿为教育改革按下回车键;我们惊诧于小学奥赛题的晦涩深奥,却不愿纷繁的课后辅导顽症把脉开方;我们叹息于山区孩子的上学难,却不愿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刮骨疗伤……一条条开在教育上的伤疤触目惊心,难道在这时我们还能如无其事的吐槽山东某公立学校取消数学课的做法是权力任性和长官意志?

李大钊曾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山东某公立学校取消其数学课是有其现实考虑的。观察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我们不难发现由于他们年龄较小,许多孩子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甚至还未形成,在这时候让他们学习数学无异于让一群成年人赤手空拳地造出宇宙飞船。不仅让孩子们失去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更打击了孩子们的成长自信,让自卑、失望的情感发酵。由此可见,山东某公立学校的做法不是一味标新立异的吸睛之举,而是回归教育纯粹的走心之路。

“我们可以失望,但不能盲目。”韩寒如是说。取消数学课并不意味着就此放弃数学,而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重新审视数学教学的必要性并适当推迟数学课程设置。我们不必困囿于实用主义的樊笼,也不必囹圄于合理利己主义的围墙,而应当遵从奥卡姆剃刀定律,在精神圩田中耕耘出中国式芬芳,酝酿出文化的鲸落。而这一切来的石印铁痕,凉薄甘苦,会在愈来愈清晰的改革愿景中,放大未来,崭新前程。

韩新东在《独步空茫》中写道:“有幸福的地方就有痛苦,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山东某公立学校斩钉截铁地取消数学课自然会引来吐槽质疑,但它不为利訹、敢于创新的勇气值得成为教育改革的风向标。诗人兰波呢喃:“我的生命不过是温柔的疯狂。”那么曾经被小学数学严重伤害的我也为此呢喃:“我的生命不只是为数学疯狂。”

让起跑线思维淡出教育(56分)

项涵

怀疑比信仰更有耐力。                                                        ——加西亚·马尔克斯

山东某公立小学宣布取消一、二年级数学课,消息一出,如巨石掷入微澜死水,即刻引发轩然大波。

 “诗意地理解生活,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是我们从童年时代得到的最大可贵的礼物。”帕乌斯托夫斯基如此思考。诚然,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维模式,无可置疑是孩子准备应试的精神助力。但我们更应清醒,教育的初衷本不应该将人生比作赛跑。因而,我赞同该校的创新改革。

海明威叹道:“年岁是我的闹钟。”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正值人格的塑型期,恰如朝晖下松枝间聚挂的饱满雨露,晶莹而脆弱。我们的社会痛点不在于艰涩的数学难题本身,而在于应试教育体制所诱发的大众心理畸变,教育亟需大刀阔斧的改革,只因人生不是赛跑,我们的观物方式必须接受把脉开方,还孩子人生本来的样子,与其从起跑线上就开始争分夺秒的人生,不如缓步慢游,姗姗迟行,带上教育“立德树人”的初衷,看一眼行将陌生的大好岁月。山东某小学的改革实在是对当下丛林法则支配下的教育功利做出的冷静思考、艰难挣扎,值得同情和理解。

钱钟书有言:“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能看得见的。”当今我们的教育塑造出一批批流水线上卓越的“白骨精”,却少了锐意创新的梦想家,多了为利益前仆后继的野心者,少了真正反省生命本质的思想者。教育之荦荦大端原本在于培养个性陶冶情操,用注重情感内核、尊重形象思维的教学课程替代数学,让孩子的世界绽放鲜花与梦想而非被数字纠结的梦魇,让孩子不至于成为文化侏儒,才是我们该思索的内容。山东某小学,科学合理地丈量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小学数学的难易程度配比,在更高年级设置数学未必就不能事半功倍。

阿西莫夫警醒“人类总会选择最安全中庸的道路前进,群星就会变成遥不可及的幻梦”,与其株守鸵鸟心态逃避问题,在手表定理下无所适从,不如就此开始,循序渐进地扭转启蒙教育去价值化的倾向。让“起跑线思维”淡出教育,不是降格孩子社会契合度的倒退,而是让教育返璞归真重寻价值的探索;不是对数理逻辑思维的排斥,而是让学生长出形象思维的翅膀更好地飞翔。这一步改革的深远意义,在其掀起社会讨论的刹那已然达成——现行体制衍生出种种的吐槽和质疑,也宣示它需要我们正视,需要我们如山东小学一样敢于做出取消数学课程的尝试。

山东某省公立小学的创新思维虽说是教育改革的二月春风,但春天犹然已在孕育,毕竟单薄之力的尝试无疑也是发轫之举,让“起跑线思维”淡出教育,值得整个社会扪心思考,深入探讨。

教育需务实,创新需谨慎(57分)

韩美琳

教育的本质及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尔贝丝

近日,取消一、二年级数学课的星星之火,点燃了教育舆情的一角赤红,我认为,这种做法有待商榷。

王充有言:“事莫明于有效,论莫足以有证。”诚然,在这个狂飙突进的后真相时代,网友点赞“个性化”“创新化”的新式教育固然不无道理,但盲目地变通教育改革也不应成为大势所趋。因此我想:保留数学课更为科学。

《喙牙集语录》曾说:“千虚不博一时。”创新层面的背后,惟有求实这个物质杆杆才能撬起它的真实分量,教育若是一味注重生态创新的斑斓表象,而忽视大时代的需求导向,非但不能满足学生自由发展的初衷,反而使教育改革无异于无源之水、无土之木的空中楼阁。正如心学宗师王阳明格物于竹,成就了一位扬名立万的大家圣人,新闻大亨莫多克关照现实,终使一代新闻帝国屹立不倒,教育创新的绿苗,也要扎根于实践土壤。问道实际,审慎而行,相较之下,该校所谓以数学逻辑性强为借口取消课程,无疑是不尊重现实基础的内在表现。

苏珊·桑塔格警示:“人必须在人的世界里求取意义”。教育也是以人为本,该校的行径看似是对循规蹈矩说不,实则是权力狼性和长官意志的体现。其一,逻辑与创新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逻辑性的数学非但不会成为妨碍学生创新意识的绊脚石,反倒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其二,作为公立学校的校长,擅自操刀改革,一方面忽视了教育的正常轨迹,另一方面也引发舆论剧烈反响,使学校遭受不少非议与指责,对教育改革本身也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不信任感,因此反对取消数学课,才能使教育在棘轮效应中踏出更稳健的步伐。

如此观之,笃行于教育世界中的“现实”,亟待我们以创新不离宗的要旨坚定立场。反观当下,在实用主义大行其道,科技割裂式发展的社会浪潮下,羊群效应的消极反馈造成的标新立异现象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该校校长应扪心自问,取消数学课引导的弯道式超越是否考虑大众的意见?是否过滤了人文关怀的二度思考?是否使孩子成为标新的牺牲品?创新之下,唯有务实求是,不忘本初才不会使教育改革的“花架子”演变为实实在在“万花筒”。

李大钊有言:“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增设数学课当然也未必就能“赢在起跑线上”,但取消数学课也未必就能培养创新思维。教育工作者应走下教坛,落到地上,接受客观规律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才能突破优升劣汰的应试教育藩篱,才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治本之策。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