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兴校 更多>>
学生园地 更多>>

巴蜀中学成立科学教育教研室 聚焦科技创新人才 共商科学教育大计

日期:2024-05-07 15:05 点击数:432 

(巴蜀网  张倩  田博文  季鑫)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背景下,重庆巴蜀中学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决定在教育领域做出新的探索和尝试。2024年4月26日,巴蜀中学在科学人文空间隆重举行了“科学教育教研室成立仪式暨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论坛”,此次活动旨在全面提升学校科学教育质量,加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活动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学校领导、巴蜀师生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热议。

图片1.png

下午13:00,活动准时开始,巴蜀中学课程管理处副主任禹云霜担任主持人,她以热情洋溢的开场词为活动拉开了序幕。巴蜀中学党委书记舒义海宣读了科学教育教研室成立的决定,他强调,科学教育教研室的成立是学校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学校科学教育水平、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舒义海书记作为授牌人,将“科学教育教研室”授牌给巴蜀中学科学教育教研室主任季鑫老师,标志着科学教育教研室正式成立。

图片2.png

图片3.png

图片4.png

巴蜀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李潇珂在讲话中指出,科学教育教研室将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重要阵地,为学校培养更多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提供有力支持。巴蜀中学坚守初心,为国育才,尤其是培养跨学科人才,才能面向未来,适应当下的发展。在巴蜀中学教研室改革的背景下,让每一位老师在这个平台下得以发展,重实践、重融合,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人人创新,人人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科学家精神,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高阶动手能力,并对科学教育教研室的发展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图片5.png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杨帆首先对巴蜀中学的邀请表示感谢,并表示大学中学携手并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介绍了重庆大学国优班的情况,要求重庆大学研究生虚心请教,刻苦耐劳,高标准要求自己,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片6.png

此次论坛有幸邀请到了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成长规律及其培养》的精彩报告。胡教授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研究,为在场听众揭示了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路径和关键因素,引发了广泛共鸣和深思。

图片7.png

在报告中,胡教授首先阐述了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并提出疑问: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基础教育重要还是高等教育更重要?胡教授认为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只要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教育就是最重要的。新时代的背景下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需求与供给的矛盾突出,因此中小学时期是关键,并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揭示了现在科技人才发展遇到的问题,包括从事科技职业的意愿不强,创新素质不高等。接着,他详细描述了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不同阶段的必备特征,从动机、思维、人格、知识等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强烈的好奇心、探究欲,具有勤奋努力、冒险精神、意志坚强、独立自信、思维开放、想象丰富、质疑品格,出色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根据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认为人才培养的阶段分为早期探索阶段、兴趣显露阶段、才干浮现阶段、专业创新阶段。胡教授也提出创新人才需要从广度和深度进行学习,也对人民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理解学生,理解学习,理解学科。

在谈到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鉴别和评估时,胡教授指出,国内外研究的鉴别标准包括单一智力标准、多元鉴别标准和动态成长性鉴别标准。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更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他提出了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旨在更全面地发现和培养具有潜力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同时,我们需要构建多阶段、多层次、多维度、多途径、多技术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鉴别方法。在培养路径方面,胡教授提出我国也探索了多种模式,但课程与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加速式和丰富式的融合有待加强,大中小一体化的进阶设计有待完善,校内校外资源有待整合。我们更需要构建综合性、实践性、思维性、进阶性的培养体系,整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科与跨学科,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科学与技术、工程与数学的教育资源。胡教授还深入探讨了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成长规律。他认为,这类人才的成长往往经历了从兴趣激发、基础积累、实践探索到创新突破的过程。在每个阶段,教育者都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在谈及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的影响机制时,胡教授强调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他表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学校的创新教育理念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都是促进这类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最后,在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路径上,胡教授提出了“激发兴趣、夯实基础、鼓励实践、引导创新”的十六字方针。他强调,学校应提供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主旨报告结束后,巴蜀中学博士工作室负责人、化学教师张晓晨为大家带来了第三期“博士大讲堂”,主题为《化学视角助力碳中和》。张老师的讲座结合了当前全球关注的“碳中和”和“碳达峰”话题,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如何来减少碳排放。张博士先从CO2捕集与封存讲起,深入讲解了化石能源与能源危机,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化学背景来提出利用CO2的途径,实现变废为宝的过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化学在碳中和领域的应用前景,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图片8.png

重庆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国优计划”班主任黄映洲教授发表感言,黄教授对巴蜀中学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分享了关于青年“国优计划”的实施方案和想法,尤其是与中学合作,培养中学生的科创能力。重庆大学“国优计划”优秀学生代表和巴蜀中学博士工作室主持人刘雯老师就“大学-中学”协同育人理念下的科学教育实践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各位嘉宾从不同角度分享了科学教育的实践经验与挑战,并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图片9.png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胡卫平教授进行了总结讲话。他对巴蜀中学在科学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尝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从这里走出,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片12.png

图片13.png

此次巴蜀中学“科学教育教研室成立仪式暨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校科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整个教育行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巴蜀中学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其在科学教育领域的远见卓识和坚定决心,必将对重庆市乃至全国的科学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