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星海闪烁。他们秉德才之玉振,承学养之金声,用言传身教诠释立德树人的真谛;他们秉持教育家精神,执智慧为椽笔,蘸赤忱作丹青,绘就人才强国的璀璨蓝图。
强大的教研能力是他们的引擎,在教学理念的前沿探索,不断创新,为学子开启知识的宝藏。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是他们辛勤耕耘的见证,从精心设计的教案到高效互动的课堂,从学生的点滴进步到傲人成绩,无一不是“教与“研”的卓越贡献。
在“学科视界”,一起了解、眺望各学科教研的动态和发展方向,从中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与蓬勃生机。
一管翰墨,可绘天地经纬;
万卷缥缃,尽纳古今风流。
巴蜀中学语文教研室,若文曲星辉之引航,以辞章为舟楫,载学子遨游文脉长河;以思辨为明烛,照彻智慧苍穹。此处,既有“胸藏丘壑,笔走龙蛇”之师者匠心,更见“芝兰盈室,桃李成蹊”之育人至境。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学为中心”的教师团队
巴蜀中学120余位语文人,半数为硕博之才。他们深厚的学术背景,卓越的师资力量,为巴蜀语文的教学质量与教研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团队有3位特级、正高级教师,重庆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5人,重庆市学科带头人1人,学科名师4人,重庆市骨干教师21人,渝中区学科名师9人,渝中区骨干教师35人。
一\学科名师
李桂兰:文以化心,怡养诗情,点睛青春。
杨宇鹏:求知贵在致用,为学先在虚心。
王霞:教育是唤醒,不是雕刻。
陈华:浸润阅读,惠泽如光,虽微致远。
江锐:带着教育初心,涵养诗意人生。
蒲韬:尊重每一份天性,赋能每一份信任。
周斌:教育根植于爱,尊天性,法自然。
二\学科骨干
朱佳:心怀热爱,步履不停!
高级教师,巴蜀中学初中语文命题研究中心主管。
渝中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担任西南大学“国培计划”研修项目指导教师,区语言文字专家库成员;
荣获首届“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市级教学大赛一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征文、演讲获得市级、国家级奖项;
参与多项重庆市科学规划课题研究,主研市级课题荣获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
高纯:怀抱爱心、耐心、信心,守望桃李芬芳。
高级教师,初2026届语文教研组长。
渝中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曾获重庆市及全国优秀教学案例评比一、二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征文、演讲获得市级、国家级奖项,多次指导青年教师在重庆市及全国语文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
参与多项重庆市及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课题。
李文洪: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高级教师,初2025届语文教研组长。
重庆市骨干教师;
曾获重庆市第四届群文阅读优质课大赛、国培成果展赛课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征评一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征文、演讲获得市级、国家级奖项。
陈霖: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巴蜀中学高2027届语文备课组长,高中语文综合事务中心主管。
曾获重庆市中青年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征文、演讲获得市级、国家级奖项;
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任务指导书编写,参与多项重庆市科学规划课题研究。
邓娟:语文是生命的修行,教育是灵魂的唤醒。
高级教师,巴蜀云校顾问教师,执教22年,担任班主任工作15年,以行动诠释“为师之德”与“育人之志”。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多次被市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个人;多篇论文荣获国家级、市级奖项,多篇文章在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
侯立颖: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高中语文命题研究中心主管,巴蜀云校顾问教师,重庆市高中语文“沸腾”骨干班成员。
曾获全国创新作文大赛指导教师一等奖,重庆市德育论文大赛一等奖,江北区“一师一优课”一等奖,渝中区普通高中“优秀原创试题”奖;
多次获“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多篇论文荣获国家级、市级等奖项。
三\教研之星
初中组:
李书辉
杨晋夫
姚秀锋
岳承荣
王 伟
姚 丹
高中组:
曾艳
张磊
赵萍萍
周娅君
龙海波
李汉林
科研之星:
初中:
卢志强
彭燕京
万宇
代文莉
刘红枚
张乾娟
李准
高中组:
赵岚
刘欣
陈凯
刘彦
马晶晶
郑春丽
宋杰
唐虢
初、高中语文教研室践行“五化巴蜀”理念,秉持“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被成就”的建设理念,分设五大职能中心。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素养导向”的课程体系
以文心铸魂,以匠心育人,深耕语文教育沃土。巴蜀中学语文教研室首创“初、高中六年一贯制”教学体系,以课程连贯为经,多元教法为纬,织就初高中教育无缝衔接之锦。重构“以生为本”的项目化教学范式,让语文教育焕发时代新声。
/ 深化教学改革
①深化落实“初高中六年一贯制”教学方案
方案囊括了一系列贯通课程,如基础、发展、拓展素养课程和PBL项目学习等,每一环节都明晰界定了师生的行为准则,确保教学效果,以期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无缝衔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互动能力。
②基于单元统整的任务群教学
通过整合单元主题、明确任务清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拓展,并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应用水平。
/ 贯彻学术为根、创新为翼
巴蜀中学语文教研室在课程体系改革中,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素养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勇于探索语文教学的新天地与新航道。
在此背景下,自主编纂的《巴蜀智库》成为了教研室改革蓝图中的璀璨明珠——
l 深耕经典文本的意蕴,揭示其深层智慧;
l 将现代文阅读、写作技巧、传统文化巧妙融合,既固本强基,又推动能力的飞跃与思维的拓展;
l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精心设计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练习体系与探究性学习任务;
l 传承并致敬传统文化精髓,积极回应时代的教育需求。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领创未来”的教研成果
凭借精湛的教学艺术与深厚的专业素养,巴蜀中学语文教研室的老师们在各级教学竞赛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同时在各类论文评比中也屡获佳绩,书写了一段段瞩目的教研华章。
近年来:
l 荣获部级精品课3节,国家级优质课大赛一等奖10项,市级优质课大赛一等奖20项,市级精品选修课5门;
l 出版学术著作12本,重庆出版社教辅资料6套,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辅1套;
l 在北大核心期刊《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人大复印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初中语文教与学》等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获得市级一等奖及以上100余篇;
l 市级以上结项课题6项;
l 指导市级优秀社团3个,指导学生获国家级作文大赛一等奖300余人次。
这些丰硕的成果,不仅彰显了教研室卓越的教学实力与科研水平,更展现了巴蜀语文教育的深厚底蕴与人文素养,推动学科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百年教泽传薪火,九畹芝兰耀蜀庠。从菩提树影到桃李成蹊,巴蜀语文人始终恪守“文以载道”之初心,在“五化巴蜀”蓝图的经纬之间,明“素养导向”,践“学为中心”,坚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育人真谛,共创优秀的学习发展共同体,续写“育心即育魂”的教育梦想。
在新时代的教育征途上,巴蜀语文人矢志不渝,勇毅前行。
他们坚信:每一堂课,都是《论语》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理想延续;每一次对话,皆成《诗品》里“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生命觉醒。
前路漫漫,他们将继续以笔为犁,耕一方沃土,育万千栋梁,共聆生命拔节之清响,同沐教育春晖之浩荡,只因——“语”妙绝伦处,自有星河长明。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 |
![]() |